人们对于这些耸动要素的又爱又好奇,这体现了恐怖电影独一无二的魅力。法国哲学家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曾说,恐怖片的最大特征,便是能"自周遭生活创造恐怖素材,强调一种贴近现世生活的动态历史观,改以所有人都将涉入的现实生活为恐怖场域(如公交车体上的广告)"换言之,恐怖电影的这些要素,不仅仅在于单纯的惊吓观众,而是在惊吓之外,将这些看似吓人的、暴力的、忧郁的、血腥的、恐惧的元素,在电影中勾引出与惊吓同等级的好奇情绪。我们永远无法预料,在看恐怖片时,银幕上的火车月台下一秒会不会冒出尸鬼?破旧校舍下一秒会不会窜出亡灵?这种未知的想象,大大刺激了我们的观影快感。
换言之,看恐怖片就就像吃辣一样,讨厌的人一辈子都不想碰,爱的人却是越看越过瘾、越瞧越开心。酷爱恐怖片的职业影评人但唐谟甚至写了一本介绍恐怖片的书,书名就叫《约会不看恐怖电影就不酷》,呼吁只有愿意一起在戏院被恐怖片的这些猎奇桥段吓个半死的汉子妹子,才是真正有默契的伴侣。
★无法大卖的悲哀:恐怖电影44年
只要成本控制得当,恐怖片通常不会赔钱。然而,由于恐怖片的题材是如此重口而挑剔,注定无法像合家观赏的超级英雄、爱国奇侠、才子佳人、卡通或着《战狼2》这类影片一样,得以人人观之雅俗共赏,因此也就无法促使大量的观众进戏院观看而大卖,也无法登入大雅之堂,这些成了恐怖电影难以避开的宿命。
二十世纪以来,恐怖片一直都是小众娱乐,看的人少、戏院愿意放映的厅数也少,这都是原因。更致命的是,依照美国电影协会颁定的全美电影分级制度,绝大多数的恐怖片都是R级(Restricted,限制级),意指十五岁以下的青少年不得独自购票观看,这点更是削弱了恐怖电影的票房,因为电影产业的主要顾客绝大多数是喜爱声光刺激的年轻观众,这批人无法花钱支持的电影,不可能有太好的票房成绩,这是残酷至极的铁律。无法想通的,就想一下《变形金刚》这种以儿童玩具起家最终打造成畅销电影的案例吧!
当然,并不是没有例外,不少奥斯卡金奖级的艺术大师都曾投身恐怖片的行列,拍出经典,例如波兰国宝导演罗曼·波兰斯基(Roman Polanski)叙述撒旦之子借胎降世的《罗斯玛丽的婴儿》(Rosemary‘s Baby),以及英国跨界导演彼得·格林纳威(Peter Greenaway)叙述上百个基督教徒强暴圣母玛利亚的《魔法圣婴》(The Baby of Mâcon),都是耸动一时甚至引发社会现象的名作。
另一方面,1973年,华纳公司出品了R级电影《驱魔人》(The Exorcist),这部天主教神父试图驱魔却反被袭击的恐怖片得以杀进奥斯卡战线,更以4亿美金的全球票房为R级电影与恐怖电影树立了无法打破的高峰。1999年,好莱坞制作公司(华特迪士尼影业的相关企业)出品的电影《第六感》(The Sixth Sense)于全球赚进6.72亿美金,成为史上最卖座的恐怖片至今,尽管它是极为罕见的非R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