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冬首个重污染预计将于11月15日上午结束,11月15日的空气质量将改善至优良水平。预计到18日北京市都将好空气常驻。专家分析认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排放量大、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等因素导致重污染的发生。
【应对】
检测处罚排放超标车994辆次
北京市政府督查室、市环保督察办、市环保督察中心组成市级督查组,围绕各区空气重污染黄色预警部署及措施落实情况开展督促检查。
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党组书记陈添等局领导兵分五路,分别赴房山、东城、丰台、海淀、石景山、西城、朝阳等区,在琉璃河进京检查站,检查重型柴油车尾气排放执法情况,并对各区燃煤锅炉、施工工地、机动车排放等固定和移动源污染物排放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巡查。
全市共检查各类污染单位772家,共发现各类环境问题55起,其中涉及环境问题52起,执法人员均现场制止,现场实施查封2起,责令整改6起,拟进一步调查处理或立案处罚20起,移送有关部门28起。人工检查重型柴油车7649辆次。其中,上路检测处罚排放超标车994辆次;入户检查处罚排放超标车55辆次。
峰值浓度243微克/立方米
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分析说,11月12日起,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北京市PM2.5浓度迅速攀升,空气质量于12日12时达到3级轻度污染,于12日17时达到4级中度污染,维持17个小时后,于13日11时达到5级重度污染。截至14日8时,PM2.5浓度已维持22个小时重度污染水平,其中,峰值浓度出现在13日19时,为243微克/立方米。值得注意的是,13日15时开始,北京PM2.5浓度达到区域最高水平。从区域范围来看,本次污染过程影响范围较大,且呈现明显的由南向北发展路径。具体来看,12日上午,河南多个城市率先达到小时重度污染;12日下午,污染向河北南部蔓延,河北的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等地达到小时重度污染水平;12日夜间,污染得到短暂小幅缓解。13日上午,污染主要集中在京津冀中南部,13日下午,污染物向太行山前汇集,高值中心在山前呈条带状分布。13日夜间至14日早上,污染物向东向南扩散,京津冀、河南、山东西北部地区再次普遍陷入重度污染。
【析因】
区域内排放量大仍为主因
生态环境局专家分析称,13日8时前PM2.5主要受北京本地源与河北保定的传输的共同影响,以及河北廊坊、河北南部的贡献。随后,白天来自河北南部、山东、河南等远距离的贡献开始逐渐增加。夜间,来自廊坊和沧州的贡献有所增加。13日污染传输受西南短距离、长距离和东南传输通道的共同影响,但以西南传输通道为主。
针对本轮污染,清华大学贺克斌院士分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聚集了大量的电力、钢铁、建材、有色、化工等高耗能产业,煤炭等能源消耗量巨大,柴油货车、非道路机械使用频度高,仍是全国污染物排放强度最大的区域。初步估算,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仍是全国平均的3.6倍,氮氧化物和烟粉尘排放分别是全国平均的4倍和6倍。
从地理分布上看,天津、唐山和太行山沿线的石家庄、邢台、邯郸,以及山东济南、淄博、滨州和山西太原等,均是污染物排放量和排放强度较大的城市。从污染物排放的行业分布来看,电力、燃煤锅炉、冶金、建材、柴油货车和非道路机械是主要的排污行业。
进入11月中旬以来,天气转冷,昼夜温差变大,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部分城市开始采暖,城市供暖锅炉和农村地区散煤采暖炉具逐步启用,各地燃煤污染物排放开始增加。据估计,京津冀及周边地区进入采暖季后,二氧化硫排放增加近50%,一次PM2.5排放增加约30%,尤其作为PM2.5主要组分的有机碳排放增加近1倍。因此,多种污染物高强度的叠加排放是推高本次污染过程中各地PM2.5浓度的重要原因。
大雾等极端不利气象条件是诱因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自发研究员分析说,华北区域进入秋冬季后,虽然污染过程多发,但本次过程与以往相比仍呈现较大差异,根据气象条件变化及污染发生发展特点,可以分为局地静稳污染积累阶段,该阶段地面以静风和弱偏南风为主,污染呈现以局地污染累积为主的形势,为本次污染过程的起始。第二阶段为偏南风输送及污染汇聚阶段,以及偏北风缓慢清除阶段。
本次污染过程,华北区域高湿度是其显著特征,特别是夜间随温度逐渐降低,大气近地面相对湿度迅速升高,普遍达到90%左右,甚至出现湿度饱和状态,多个城市有大雾过程出现。这一区域性高湿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大气中气态污染物向颗粒态转化,PM2.5组分中硝酸盐等二次反应生成的成分迅速升高,在本次污染过程持续性偏南风的作用下向太行山及燕山山前城市汇聚。此外,夜间至清晨有区域性逆温过程出现。上述多种不利气象条件综合作用,是本次污染过程的重要成因。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小曳表示,在我国现有污染物排放量大,加之北方进入采暖季,加剧了PM2.5污染。
预计15日上午随着冷空气到达,北京的PM2.5污染将明显下降,15日午后河北中南部空气质量明显转好。
【行动】
海淀:处罚25辆超标车
海淀区环保局检查30家企业,拟立案3起,查封1家。在G7沙河收费站、上清桥、莲花桥、荷清路、四季青桥等多个点位,通过路检、夜查、入户、遥测等方式加强监管,共检查2477辆机动车,通过“环保取证、公安处罚”模式处罚25辆超标车。海淀区城管局检查48家施工工地,规范5起。
在道路清扫保洁方面,在常规作业基础上,海淀区194条重点道路和908条街镇自管道路均增加了1次及以上清扫保洁作业。
朝阳:查污染源2700余家次
朝阳全区共出动执法人员3100余人次,检查各类污染源2700余家次。目前,朝阳环保、城管等部门检查大气类固定污染源193家次。
记者了解到,崔各庄执法队立即启动空气重污染应急预案,多措并举严格落实空气重污染预警响应。成立工作小组,实行领导带班,重点对辖区10余家工地进行全方位检查,严查工地“六个百分百”落实情况,对建筑垃圾和渣土运输车等易扬尘车辆运输情况进行全天候检查。在检查中重点检查施工单位对土方、砂石等易扬尘材料是否采取有效的苫盖和密闭措施,督促单位负责人及时洒水降尘。同时,管片队员深入片区,对“门前三包”单位宣传空气污染防治的相关法规,要求及时规范门前乱堆物料,对重点街道公共区域的垃圾及时联系环卫部门进行处理,并要求其加大洒水降尘频次。
顺义:视频巡查165个工地
在顺义区住建委安监站,城管执法人员和安监站工作人员通过扬尘监控系统和工地视频监控系统,一同对顺义区工地进行视频监察,针对PM2.5峰值较高的点位一一进行查看,排查施工单位是否依规施行相关措施。“利用视频监控系统,我们可以更直观更快速地发现问题”。顺义城管直属队万跃飞介绍说,通过与住建委安监科的协调沟通和密切配合,可以对全区165个工地进行视频监察,一旦通过视频巡查发现问题,会快速做出处理,第一时间要求工地整改。
通州:拉练检查预警应对工作
通州区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拉练检查空气重污染预警应对工作,要求全区强化落实市级专门会议指示。
环保、城管等部门执法力量全员上岗,做好应急值守工作。13日,各区级部门累计出动执法力量300余人次,检查点位200余个、各类车辆7000余辆;出动专业作业车辆900车次,保洁人员4000余人次;多次视频巡查全区在施工地,及全区应急措施落实情况。各乡镇街道、园区及时传达预警指令,组织相关执法力量连夜行动。各单位加大检查力度,同时加大清扫保洁强度,累计出动巡查及保洁人员近3000人。
东城:视频发现1项违规作业
重污染期间,东城区环保局联合区城管委、区住建委、区城管执法局、区交通支队、区公安分局于安定门桥设点检查途经柴油车尾气排放情况,出动执法检查人员14人次,截至24时,共检查44辆柴油车,尾气排放超标11辆,均交由交警处罚;对天坛周边8家餐饮单位,2个汽修,5处工地进行检查,未发现问题。
东城区住建委通过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巡查136项次,发现违规作业1项,定于第二天约谈参建单位,并依照相关程序处理。
怀柔:增加24小时全时检查站
重污染期间,怀柔区加强移动源检查,区环保局、区交通局、交通支队将赵各庄日常检查站转变成24小时全时检查站,同时新增流动检查站站点1个,日间新增卡控点位12个,夜间新增24辆巡逻检查车,13日夜间,查扣违法车辆6辆次。
环保部门通过路检、入户检查、进京口检查站执法检查的方式共检查重型柴油车202辆,“公安处罚、环保取证”超标车34辆。
房山:进京路口设检查点位
重污染期间,房山区积极落实“最后一公里”各项措施,13日21时-14日4时期间,全区共出动巡查检查人员580余人次,检查应急工地、应急企业300余家,被检查的工地和企业均已落实相关应急减排要求;在进京路口和重点路段设立检查点位,共检查重型柴油车260余辆,其中处罚75辆,暂扣18辆;在日常道路清扫保洁作业基础上,对政通路、拱辰北大街、月华大街等30条重点道路增加机械清扫保洁作业频次,出动作业人员42人次,出动道路作业车辆33车次,作业用水183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