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盯”实时人流状态可拉响人群聚集预警,GIS地图“看”哪儿要建停车场或幼儿园……2017年西长安街街道建起“大数据”中心,寸土寸金的地界长了一双“眼睛”。
“社区能够提供车位350多个,车超过800辆,找车位成了困扰我好几年的心病。”谈起自家停车难的问题,家住和平门社区的马先生有一肚子“苦水”。为了安顿自家爱车,被贴条、见缝停车、开出三公里找车位,马先生可谓绞尽脑汁。可就在一个多月前,马先生发现街巷长的微信工作群里弹出一条信息:“北新华街55号闲置地计划新增78个停车位,有需求的居民请到社区登记”。
马先生乐坏了,“压根儿没想到还能有这好事,那天下班没回家我就直奔社区居委会了。社区工作人员说,这块地是2015年拆违后的闲置地,大数据通过人流量和车辆监测,发现这里的空白。”
和平门社区是老小区,车位需求和缺口之间差距超过400辆,听说辖区内多了新的停车位,来登记的居民踢破门槛,“我们严查四证合一,优先保证每家有一个车位,现在这78个车位已经都有了主人,很多居民的车辆已经停进去了。”
在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上,记者看到,整个西长安街街道车辆分布情况通过由红到蓝的颜色分层显示,红色代表区域内车辆密集,橘红色、黄色、绿色、蓝色,依次递减。工作人员则将数据实时汇总,“乍一看哪都是车,但只要仔细找,结合数据分析,就能在边角和缝隙里发现新大陆。”
群众的需求就是哨声,街道负责人表示,街道4个部门协同5家属地企业一起报到,西长安街新建停车场6处,增停车位1371个。
据悉,除了已经投入使用的78个地上停车位,和平门社区通过吹哨报到机制,和属地一家企业合作,准备将其地下停车场近百个车位通过共享停车的方式方便居民。2019年,和平门社区还将增加2条停车自治胡同,有望再增加流动车位90个。“大数据平台能够把那些肉眼忽略的、拆违后闲置的地块摆在眼前,未来将成为街道增加停车位的一大利器。”街道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