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介绍街道大数据中心自主研发的“轨迹跟踪系统”。
中新网北京新闻12月10日电 (记者 杜燕)2018年,北京市全面启动“街乡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解决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北京市多个区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基层治理问题和群众需求,并利用大数据应用,将治理手段和资源进行有效衔接,精准解决基层治理问题,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切实实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
精准发现基层治理问题
“在车辆距离十字路口150米左右,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就可以根据道路上车辆的多少来控制信号灯,决定让哪条路上的车辆先行通过,从而避免交通拥堵。”北京市西城区西长安街街道办事处主任桑硼飞指出大屏幕对一众记者介绍。
西长安街地处首都政治核心区和功能核心区,以“绣花”功夫推动精细化治理,不断探索运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发现和解决基层治理问题。
据介绍,街道大数据中心自主研发“轨迹跟踪系统”,在重大政务服务保障中,街道统一布置70个网格的网格员220名、街巷长94名,在规定时间统一打开APP,在街道大屏上可实时看到各社会面点位力量到位情况。如遇突发事件,通过指挥中心呼叫调度系统,一键直连街巷网格力量,调度及时赶赴现场,及时视频反馈现场情况。同时,事件通过部门互联网信息传导机制,各职能部门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事件信息,及时与街道配合协同防卫。如此既能“排兵布阵”、又能“调兵遣将”,既能“定点攻坚”、又能跨部门“协同作战”,让“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得以借助新思维新技术,提升这一特殊区域安全系数和保障水平。
推动城市智能化治理
街道还将新技术应用于服务群众诉求反馈“第一现场”,推动“部门报到”解决问题“马上就办”,体现处置解决效果“比武擂台”,形成干部考核评价“数据说话”。
为破解环境秩序等“大城市病”难题,结合民众普遍关心的背街小巷整治顽疾,街道协调相关专业部门共同开发了“背街小巷治理”小程序。
据介绍,社区党委和97名街巷长定期到街巷巡查,都可以利用这一小程序,第一时间上报发现的环境问题,地区城管队、工商所、保洁队、平房区准物业公司等第一时间响应,在最短的时间内加以解决,街巷长再对问题的处理情况进行检查,拍照上报,形成工作闭环机制。
“之前可能好几天都能处理的大件垃圾,如今半小时就能搬运走。”西城区和平门社区服务站站长何峰表示,如今民众看到“瞬间整改”对基层工作的满意度极大提高。
据悉,自今年8月份,小程序上线以来,街巷长共发现环境问题670余件,主要涉及建筑立面破损、暴露垃圾、违法建设、共享单车乱停放等问题,并且通过技术支撑和解决机制创新,各类问题解决率达80%以上,民众看到“瞬间整改”后满意度极大提高。
快速回应民生诉求
大数据思维和技术也能更精准及时地将群众诉求和建议收集整理、分析研判。桑硼飞表示,街道工委通过发挥各级党组织深入群众了解普遍关心生活共性和难点问题,通过数据分析,找准了老旧平房区“停车难”这一痛点,运用大数据中心早已打通地区资源库这一先天优势,并将哨声直接吹向了7个地区因拆迁或弃用的闲置地块所属市区5家国企。
在吹哨报机制下,彻底破解了原来不是一个系统、没有互相隶属等一系列问题,在这几家企业全力支持大力配合下,“寸土寸金”的西长安街地区有了免费借用给街道改造成的便民停车场。他称,此举总共增加地区673个车位,极大缓解了困扰地区群众多年的老城区停车压力。
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打通条块衔接的“最后一百米”。桑硼飞透露,目前,街道正着力打造大数据中心2.0版升级建设的“三区战略”,即居民智慧宜居体验区、政府数据决策先行区、新技术应用孵化试验区,全面破解超大型城市基层治理难题和民生改善痛点,现已在民众最关心的社区安全、智慧交通、禁毒宣传、火灾预警、大气治理、智慧养老、井盖管理、古树监测等八个重点领域进行布局。
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
除了西城区,记者了解到,北京市东城区开发“市民随手拍”APP并于今年5月底上线试运行,作为发现问题的新增来源,共受理案件3986件,问题涉及20多个部门,结案率达到95.3%。
北京市丰台区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用好“两图(城市管理热点图和重点事件示意图)一刊(综合指挥中心周刊)”,对受理举报最多且问题严重的网格进行分析,对涉及边界线的治理难题进行有效处置。同时,针对拆后规划等内容,通过“我帮您”热线等大数据平台了解百姓诉求,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指导社区召开征求意见会、属地街乡协同研讨等多种形式,“有事儿多跟群众商量着办”,切实解决好“居民家门口的事儿”。
据悉,目前,北京市已有169个街道乡镇进行试点,占总数的50.1%。今后,“街乡吹哨,部门报道”将从“试点探索”向“全面推开”拓展,推动首都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解城市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