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无疑是市政协2018年提案工作最重要的关键词。
无论是搭建直播平台,推动提案办理协商从结果公开升级到过程公开,还是将协商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凝聚解决问题的共识,抑或是建立完善提案工作制度体系,都将一条生命线贯穿始终,那就是——促进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
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
7月2日晚7时30分,北京电视台2号演播大厅内,聚光灯打向演播台,音乐响起,直播开始。屏幕出现了一个并不常见的“组合”:左侧是两位政协委员,中间是主持人,右侧坐着政府部门“一把手”。
让他们“同框”的,是一档由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北京市政协提案委员会联合推出的“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直播访谈节目。
从7月2日至6日连续五天的重要时段,6位来自市发改委、市文物局、市环保局等部门的“一把手”,与11位政协委员以这种方式,就疏解整治促提升、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优化营商环境、解决企业群众生产生活不便等社会关切问题进行提案办理协商。整个交流过程首次通过电视、电台和网络面向公众直播。
将提案办理协商全过程从“幕后”搬到“台前”,源于市政协和市政府部门对一个问题的共同思索:委员们提了这么多好提案,办理单位积极采纳落实,为什么百姓就是获得感不强?市政协提案委员会专职副主任阮培颖坦言,一部分公众不了解政协提案在推动党政部门科学决策中发挥的作用,不了解有关单位办理提案和共同推动解决问题所作出的努力。
在这个背景下,这档直播节目应运而生。市政协领导非常重视这项工作,多次对选题、表现形式等提出明确要求。市政协与市政府办公厅多次沟通,最终确定了市民普遍关注的五大选题,找出涉及的100多位提案委员,再从这些委员中选出11位代表,让他们登上直播。
委员们都是有备而来。首场出镜的再帕尔·阿不力孜委员接到通知后,兴奋过后就是沉甸甸的责任感。他为了这次对话,专门又去做了一次调研,发现虽然疏整促专项行动让周边环境干净了,秩序好了,但一些老百姓习惯的网点、摊点不见了,这方面的便民需求一下凸显出来了。他还将在广内街区体验馆看到的一种“耳目一新”的公共空间建设形式推荐给在场的市发改委主任谈绪祥。
在参加防治大气污染和落实河长制为主题的直播前,作为区级河长的李亚兰委员也对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调研。她将河流处理设施不完善、污水直排等在调研中发现的问题,面对面反映给市水务局局长潘安君。李亚兰还拿出调研中从小中河取回的处理前后的两瓶水,一个清澈、一个浑浊,向公众展示河流治理效果。
直播中,委员们有一说一,畅所欲言,政府“一把手”直面问题不回避。全程没有剧本,不设剧情。
在围绕中轴线申遗的直播中,关于永定门的箭楼和瓮城到底要不要复建问题,三位委员的意见也不统一。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表示:“文物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到底哪个摆在第一位,我们在提案办复中还要慎重征求各方意见综合考虑。”
每一场直播现场都有一个重要环节,那就是与网民现场互动。主持人选出有共性的话题,由“一把手”和委员现场解惑。回答问题的过程,既是公开回应老百姓的诉求,也让市民更鲜活地了解政府工作,在问与答的互动中凝聚共识。
“提案办理面对面”节目一经推出,就引起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据初步统计,北京电视台每期节目直播收视率比同时段其他节目高35%;北京广播电台收听超过100万人次,同比增长10%;网络浏览量1872万人次。有网民留言说,以前这类节目感觉“假”,有些“一把手”回答问题打官腔唱高调,这次感觉很接地气,直面问题,很诚恳。
同样点赞的还有参与直播的委员和政府部门“一把手”,李亚兰深有感触地说,委员同承办单位直接对话,显然要优于以往“文来文往”的答复。“更重要的是,这次直播将提案办理的过程,直接曝光在观众、听众、网友监督之下,广大市民还通过留言参与其中,这样提案办理更能让公众信服。”
从文对文到面对面,提案办理协商过程的公开,使百姓的呼声通过政协这一重要协商渠道,转化成党政决策的参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北京市政协提案委主任王英杰说,将面对面协商搬上屏幕,是提案办理从“结果公开”到“过程公开”的有益探索,实现了以公开促进提案办理质量的提升。这一提案办理协商新平台,突出委员和政府部门共同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实现了提办双方从文对文到面对面再到提办一体、共办提案的转变,进一步增进了解决问题的共识。
协商贯穿办理全过程
自从年初提出一份提案后,市政协委员耿晓冬就形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下午三点半,总想看一看办公楼下几所小学门前堵不堵。
他称之为“三点半”现象。从去年他就发现,办公楼附近几所学校门口,一到下午三点半,接孩子的家长就人满为患,半条街都被堵住,每次都需要交警疏导才能通畅。
在进一步深入调研后,他在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上提交了提案,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鼓励教师职工自愿参与课后兴趣班的授课,不要让三点半放学政策成了培训机构、晚托班的狂欢,探索弹性离校,进一步给孩子减负,给学生家长减负。
这份提案可谓切中了当下教育的“痛点”,说到了每个学生家长的心坎里。承办单位市教委也高度重视,在办理前就第一时间跟耿晓冬联系,详细了解他提出提案时的考虑、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提案建议的具体信息,从而准确理解委员提案的深层次含义。
在办理过程中,市教委还邀请他就提案中涉及的问题专门展开调研,组织相关委员、学校和教师深入座谈,让各方畅所欲言,把各自的难点摆出来,共同寻求解决之策。
在充分协商、凝聚智慧力量的基础上,市教委采取措施,探索以课外活动计划为主体实施课后服务,增加观影、观赛、观演和自主阅读等看护内容,由每周至少三天拓展到每周一到周五全覆盖,延长每天服务时间,从三点半到五点半开展课后服务。
广泛协商方能凝聚共识。耿晓冬在回忆时就感慨地说,“导致任何社会问题的因素都是复杂的,在提案办理过程中,我自己对这个问题的认识越来越全面。比如老师反映备课时间长没有精力,学校反映校园设施‘超额使用’的维护费用等,都是我之前没有考虑到的。”
提案委员和承办单位在办理中的全程互动,也能推动工作持续向更高质量发展。王富均委员年初提出关于丽泽金融商务区发展的提案后,在与承办单位多次协商过程中对丽泽区域的发展理解越来越深。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他又进一步提出“取消规划丽泽路高架桥”的建议,这一前瞻性的思考引起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今,邀请世界顶级咨询公司所作的高架桥优化升级方案已经完成,其结论印证了王富均的判断。
“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强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工作的意见》,专门提到要将协商贯穿提案提出、立案、交办、办理、检查督促等7个环节。提案者、相关专委会与承办部门、政府领导在提案办理过程中保持多层双向互动的交流沟通,才能协商出共识,协商出理解,协商出高质量解决问题的路径。”市政协提案委主任王英杰说。
同时,将协商沟通作为提案办理必经环节,已成为承办部门的普遍认识和工作要求。市交通委把沟通作为办件首要任务,规定提案办理要办前沟通、办中沟通、办后沟通;市委社会工委则要求做到“四个沟通”,除办前、办中、办后,还要当面沟通交流,虚心吸纳合理建议;市公安局要求着重把握接到提案后、办理过程中、办理完成后三个关键点,把与委员的沟通联系作为办理工作重要前提……
提案工作制度化程序化
“去年一场流感,为何会让儿童医院这样的‘大医院’挤破头”;“‘全国人民奔协和’,常规手术都要排队数周甚至数月”;“基层医疗机构要获得百姓真正认可,防病、治病能力须同步提高”……今年6月的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来自医疗卫生行业的委员们,与市政府领导和卫生主管部门负责人面对面,畅谈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这次协商会集中办理的是今年市两会上的8件有关分级诊疗的提案,分级诊疗被确定为年度重点协商议题。为了办好提案,市政协主席吉林带队,组织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到世纪坛医院和羊坊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地了解分级诊疗实践情况。承办单位市卫计委与提案者数次会商,协商解决问题的办法。
不仅市政协领导每年要选取一份提案,带队开展重点协商,党政领导也都要“领”一份任务,这便是市政协建立的市领导领衔办理提案制度。实施三年来,市委、市政府和“两院”领导已领衔办理了27件提案。
北京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提案办理工作,在确定提案承办单位后,市委主要领导逐件签批党派提案,并把办理情况列入党委专项督查工作。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常务会上向各承办单位“一把手”集中交办,并把提案办理作为政府部门法定职责,纳入绩效考核。
这些提案工作实践中的好做法逐步制度化、程序化,当前市政协已经建立起市领导领衔办理提案制度、提办双方互评机制、办理答复意见公开机制、党政部门提供选题参考机制和提案办理督查机制。
为了提高委员提出提案的针对性,市政协组织党政部门提供选题参考、开展专题咨询,准确把握党政所需,42个党政部门提供了147条提案选题参考,拓宽了委员知情明政渠道。市政协与各承办单位对665件提案和答复意见进行了全文公开,并就提案质量和提案办理质量互评,进一步提高提案质量和办理实效。
市政府、市政协还组成联合督查指导组,对教委、人社局、民政局、卫计委等17家承办数量较多的单位进行现场督促指导,督促各承办单位做好办理工作。
以制度机制推动提案工作高质量发展,成为北京市政协的重要经验。今年10月,市政协副主席程红代表市政协,以“坚持质量导向、强化协商意识、不断提升提案工作实效”为题,在全国政协第七次提案工作座谈会上作典型发言。
不断健全和完善提案工作机制,才能将高质量的要求细化为具体的工作措施,以协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据统计,北京市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084件,经审查立案提案991件。调查分析显示,提案办理中,承办人业务能力、沟通的主动性、交流的充分性、办理的针对性、对问题的共识度、对提案办理的整体评价六项指标,相对于去年都获提升。
提案办理见实效
民建北京市委提出关于推进北京文化中心建设,打造首都文博文创设计孵化平台的提案。
实效:北京市搭建了“文博衍生品创新孵化平台”,并于今年9月正式上线。
共青团界提出关于凝聚和服务首都青年科技人才的提案,提出探索推进青年科技人才公租房建设、完善市级青年科技人才奖励表彰体系等建议。
实效:北京市委组织部调整修订了北京优秀人才培养资助办法,设立“青年骨干个人”等项目,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工会界提出关于建立完善工匠和高技能人才待遇机制的提案,建议使技术工人“成长有通道、发展有空间、社会有地位”。
实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正研究制定本市技能人才振兴计划,改革和完善技能人才薪酬提升机制,试点建立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制。
陈小兵委员提出关于加大对违规老年代步车管理力度的提案,建议完善法律法规,严格禁止违规代步车生产销售。
实效:北京市公安局积极推动完善非机动车和三、四轮电动车管理法律法规。《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已正式实施,规定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实行产品目录制度,经登记上牌可上路行驶。
聂一菁委员提出关于推进垃圾分类,倡导全民参与治理“大城市病”的提案,建议建立规范的分类垃圾收运体系。
实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进一步推进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理等环节的相互衔接,稳步推进垃圾分类覆盖范围。2018年推动了84个示范片区的建设。
刘凝、黄孝斌委员提出关于优化居民办理无犯罪证明程序的提案。
实效:北京市公安局出台了《北京市公安派出所出具证明工作规范实施细则》,进一步规范相关工作。同时把民生服务平台升级改造为“网上北京市公安局”,新增120项网上办事业务。
宋慰祖委员提出关于中轴线申遗与系统保护北京古都风貌的提案,建议对中轴线上的现存文物点和周边实体纪念物力求完整保护。
实效:北京市文物局已经把“要活态化传承保护腾退修缮后的文化遗产建筑”等提案意见写入中轴线规划、导则的具体章节,以指导今后的保护申遗工作。
数说提案工作
政协北京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期间,共收到提案1084件,经审查立案提案991件,目前已全部办结。
从提案办理效果看承办单位采纳或部分采纳的提案占办理总数的81.3%
研究参考的占办理总数的17.5%
纳入计划的占办理总数的1.2%
委员对提案办理质量各项评价指标的评价,在7分以上(含7分,满分9分)的提案答复意见占委员反馈总数的比例,依次为:
沟通的主动性为90.8%
交流的充分性为87%
办理的针对性为88%
对问题的共识度为90%
对提案办理的整体评价为89.8%
与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提案办理情况相比,六项指标同比去年都有一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