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美丽先行
炭厂村位于门头沟区妙峰山西北部,国家3A级景区“神泉峡风景区”坐落在此。北京冬季寒冷,很多景区游客稀少,神泉峡却一反常态,打造出“冰瀑”景观,将旅游淡季变旺季,还带动了村民农家乐的增收。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炭厂村村民自古靠烧炭谋生,历经曲折的转型发展,生态环境逐年改善,变身农业旅游村,村民收入也随之提高,切实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走进神泉峡风景区,一道道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冰瀑景观,犹如一幅幅冰雪画卷映入游客眼帘,不少游人专程为此而来。“我长这么大,从未见过冰瀑,出于好奇心,带着家人从大兴区自驾过来赏玩。”一位游客告诉北青报记者。
据炭厂村村委会主任邢卫兵介绍说,神泉峡风景区属于村集体所有,考虑到冬季是旅游淡季,为提振景区的淡季经营,三年前他们设计创作了人工冰瀑,随后景区游客量和收入呈爆发式增长。2017年景区收入160万元,2018年已接待游客6万人次,预计全年收入能突破300万元。景区还创造本地就业岗位20余个,而冰瀑带来的利好还不止于此。
2015年,炭厂村村民李秀芬办起了农家乐,最初每年能有1万多元收入,明显好于过去在村里的制鞋厂上班。但是每年11月15日封山防火,景区随之“冬眠”,农家乐也放起了“寒假”。
李秀芬告诉北青报记者,自从景区有了冰瀑的创意,即便冬季也能吸引不少游客,甚至比旺季游客还要多。冬季她平均一天能接待两三桌农家宴,去年元旦一天就招待了50多桌,客房、茶几全都被食客坐满。为打造特色美食,村里利用当地存在天然山泉的优势,推出近50种的特色“泉饼宴”,即用泉水和面烙饼。这样一来,农家乐的年收入增长至4万至5万元。
村民看到了民俗旅游经营的前景,纷纷加入进来,据了解,炭厂村有20多户开办了农家乐。而为了村民致富,炭厂村可谓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过程。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山区禁止砍伐树木,烧炭逐步淡出百姓生活,炭厂村村民开始种植玉米、小麦等农作物,但因耕地稀少种植状况不理想,只够村民糊口。八九十年代,该村提出“围山转”——荒山变梯田,梯田变果园的发展思路,种植800亩杏仁,但见效周期长,收益不多,村庄发展陷入困境,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打工。
在前两次转型不理想的情况下,炭厂村根据门头沟区和妙峰山镇的功能定位,提出“依靠自然山水资源发展旅游兴村富民”的思路,在市区镇的支持下,2008年开始兴建“神泉峡风景区”,将景区作为壮大集体经济的主要来源,从2009年开始,景区以干股形式分配村民,现有股民383人,2016年每人分红800元,2017年每人分红1000元。2018年,炭厂村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吸引带动更多农户共同致富。如今,炭厂村不仅村民收入增长,当地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