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2018年北京市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惠及5388名残疾人

时间:2019-01-13

拿出文件,分门别类,挨个扫描,装入文档……刘莹和十多名同事,从这简单的工作中,得到了劳动的快乐,也有了稳定的收入。这里是清河街道温馨家园职康站,上班的都是辖区里的智力、精神残障人士。如今,像这样的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北京市2018年共建成了127个,2324名残疾人与企业签订了劳动合同。

“有点难度,刚开始的时候,一拿就是三张、四张纸,归档得慢,后来熟练了就弄得快了。”刘莹是一名智力残障人士,在得到这份工作之前,她只能靠打零工和亲戚接济勉强度日,六岁的女儿全靠外婆拉扯长大。

2018年年初,清河街道温馨家园职康站与小米公司对接,建立帮扶性就业基地。小米公司把重复性高的文档类工作给分出来,专门交给残疾人完成。“他们把企业的实习合同和新入职的协议、照片等资料,按照每个人的姓名进行归档整理,统一交由老师进行审校。检验合格后,再整体打包,送到公司进一步审核,确保没有问题再交上去。”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

基地已经帮助20名残疾人解决了就业问题。如今,刘莹和同事们不仅和企业签订了正式的劳动合同,还能享受“五险一金”。有了稳定收入,刘莹的性格更开朗了,全家的生活也发生了改变。“我现在把女儿接了回来,平时给她改善伙食,还给她报了补习班。”刘莹笑着说。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市127个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遍及16个区100多个乡镇街道,2324名残疾人通过帮扶实现了就业,其中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这三类就业最困难人群1036人,人均月收入达到2500元以上。小米、滴滴等企业就近就便通过岗位定制方式招用残疾人,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岗前适应性训练,让他们融入工作环境。

除了残疾人帮扶性就业基地,2018年一同被列入市政府民生实事项目的还有残疾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据悉,北京市残联已超额完成任务,共有5388名残疾人、132331人次享受到这一福利。

北京市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医疗和康复机构主要向肢体、精神、视力三类残疾人提供个性化的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针对不便出门的肢体残疾人,由康复师上门入户提供康复训练。

在东城居民王为的家里,康复训练师孙晓阳上门为他做了康复训练。王为今年61岁,小时候颈椎受损,如今双下肢功能丧失,手部功能也严重受损,连独立进食都无法完成。康复机构安排坐着轮椅、同样颈椎受过伤的训练师孙晓阳为王为提供服务。孙晓阳还记得他第一次入户时王为的反应,“我做完自我介绍,老人激动地哭了,说他受伤后没有一个人懂他、了解他,说什么别人都不明白。因为我跟他有相似的经历,老人感觉终于有了可以倾诉的对象。”

根据第三方评估机构调查显示,社区和居家康复服务内容与残疾人康复需求符合率达到90.7%,服务对象对服务人员和机构专业认可度达到93.7%,对服务人员态度认可度达到98.1%。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和王为一样,脸上的笑容多了,对于未来生活更有信心了。

  • 上一篇:北京城市副中心管委会挂牌成立
  • 下一篇:北京市小规模食品生产经营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