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西城全面推动老城保护与复兴 做好文物腾退与利用

时间:2019-01-15

为贯彻落实新总规,特别是全国文化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西城区全面提速,打响了文物腾退攻坚战。2019年,西城区将继续以街区更新作为老城保护与复兴的统筹抓手,加快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老城修补、生态修复,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现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为贯彻落实新总规,特别是全国文化中心城市战略定位,西城区全面提速,打响了文物腾退攻坚战。今年,西城区将继续以街区更新作为老城保护与复兴的统筹抓手,加快不可移动文物腾退保护与利用,积极推进老城修补、生态修复,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持续提升生态环境品质,促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实现新局面、取得新成效。

全面打响文物腾退攻坚战

在西城区骡马市大街、北京联通大楼的东侧,有一所两进的四合院。这个院子曾是民国时期著名报人林白水的故居。1990年,这里被公布为西城区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9月20日,“椿树书苑”的牌子挂上了院门,这个古色古香的院落经过改造升级,以社区图书馆的新身份向市民开放。近年来,西城区逐步将区内会馆、名人故居进行腾退,结合文物本身的特点,改造为图书馆、博物馆等特色文化空间,让文物“活起来”。林白水故居就是其中之一。

西城区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西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和历史文化的传承保护。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和加强老城保护、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西城区超前谋划,启动了新中国规模最大的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从直管公房入手,实施了47处文物腾退项目。同时,结合大运河及中轴线申遗重点工作,新增5处文物腾退项目。文物腾退工作组织有力、推进迅速、成果突出。截至2018年12月底,52处文物腾退项目已全部启动,其中,京报馆(邵飘萍故居)、绍兴会馆等25处已全部完成腾退。

2018年西城区文物腾退分三批启动:第一批6个项目包括会贤堂、京报馆、五道庙、朱家胡同45号茶室、庆云寺、恭俭胡同三官庙;第二批9个项目包括永兴庵、秦良玉屯兵处、歙县会馆、圣祚隆长寺、砖塔胡同关帝庙、真武庙、永泉庵、广仁寺、福德庵;第三批5个项目包括三官庙、护国寺建筑遗存、绍兴会馆、婺源会馆、钱业同业公会。截至2018年12月30日,腾退进度99%。同时,西城区2018年以前启动的29项文物腾退中,聚顺和栈南货老店旧址、康有为故居、新市区泰安里实现清零。去年还完成了市中轴线申遗重点项目北海公园、景山公园市园林中心公房住户腾退。

随着西城区“十三五”文物腾退工作进入尾声,西城区文物保护工作战略重点转移到推进文物修缮利用上。沈家本故居完成保护修缮及布展利用工作后,于2018年初对社会开放。新市区泰安里、护国观音寺正在修缮中,力争年内竣工。按照文物修缮腾退方案,西城区还开展了安徽会馆、杨椒山祠等一批文物修缮方案编制工作。今年将启动京报馆(邵飘萍故居)、庆云寺等一批文物修缮工程,同时推进林则徐故居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对外开放。

为探索活化使用文物,加速文物资源的社会化利用进程,西城区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若干意见》明确了文物建筑合理利用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功能,要求任何文物利用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坚持公益属性、社会效益优先;坚持保护责任,实现科学保护;坚持政府主导、鼓励社会参与。文物建筑主要用于展览展示、参观游览、文化交流、公共服务、文化体验服务、非遗传承和公益性办公等。

同时,西城区持续实施“四名”汇智计划,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规范社会化项目申报和决策程序,积极推动文物建筑社会化工作。

以街区更新做好老城保护与复兴

降层改造提升后的地安门百货致力于打造新的文化地标,老舍笔下的“最美大街”阜成门内大街要美回来了,白塔寺街区会客厅共建共治共享,西城的这些街区既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留存文化,又满足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也是西城区针对更有效地实现老城提升这道“题”给出的践行答案:把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提升城市品质、创造城市美好生活结合起来,推动历史街区风貌整体改观。

前后经历三次改造的地安门百货商场是实施中轴线风貌保护与环境改善的重要节点项目,“新地百”将突出文化标签,通过展示新形象、引入新业态、打造新平台的“三新”目标实现转型提升,成为区域城市功能更新和产业升级的引领者。

“要像打理自家客厅一样,精心精致精细扮靓西城”,2017年西城区以创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的首善之区为目标,率先在全市开始了对街区整理的探索,相继出台《西城区街区整理实施方案》、《街区公共空间管理办法》及《街区整理城市设计导则》等文件,为街区整理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导,对全区进行系统的梳理、整治、提升,通过城市设计、街区设计、街区修补和有机更新,实现城市风貌、街区风貌的和谐统一,实现城市功能布局的优化、人居环境的改善、城市服务的便利、管理水平的提升、风貌特色的形成,让承载着历史记忆的珍贵遗产留下来、“活”起来,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西城区长椿街甲2号院有了新名字:广内街道街区整理体验馆。在这里,居民不仅可以了解广内街道的前世今生,还可以在模型上找到自己的家。除了街道展示,馆内还有特色阅读、城市沙龙、共享空间等功能,随着广内推进街区整理工作,这里也将更加全面地对外展示这片古老的街道。体验馆面积380平方米,被分为四个部分,体验馆中间最大的空间是展厅部分,放着广内街道实体沙盘,比例是1比1000,每一条街都能清晰地找到,等到街区规划好了,这里还可以显示广内规划的五个街区,未来将要形成的宣西街区和报国寺街区,居民们看了一目了然。

2018年,西城区全面推动街区整理工作,全区共划分为101个街区,目前西城区初步形成15套街道城市设计导则、20余套重点地区深化设计方案,确定的17片亮相街区基本完成施工,鼓西大街、阜内大街(新街口街道)、广内街道、天桥街道、白纸坊街道、月坛街道整理展示中心已建成并对外开放,达智桥胡同和杨梅竹斜街入选北京“最美街巷”。

今年,西城区将加快街区更新计划的实施,围绕中轴线和长安街沿线,开展鼓西大街、阜内大街、地安门外大街等重点地区的品质提升工作。而正在实施的阜成门内大街复兴计划,重塑一条连续的、安全的、充满人文气息的生活老街,通过市政带建设、线杆入地及统筹合并、道路交通组织提升、人行步道重铺、功能分区优化、城市家具的完善、街区绿化增补及重要节点景观打造、夜景照明设计、沿街拆墙打洞的综合整治及建筑立面的修缮等多方面,改善街道的景观环境,对破旧劳损的建筑立面进行修补并适当有机更新,根据街区整理办法,阜内大街将打造“市政休闲带”,让步行、骑行、景观绿植等空间得到合理分配,整治提升后,阜内大街不光视野美、细节美、铺装美、灯光美,而且通过公共装置、配套设施等优化,实现区域内公共空间品质的提升示范。同样作为西城的文化标签,白塔寺街区以居民参与式协商、多方协作示范提升等方式,树立了老城更新的典范。街区会客厅链接社区现有及原住民、社工、专业服务商等,承袭区域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聚焦城市核心功能定位,融入新的文化生活方式。

促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西城”

以“众藏、共阅、分享”为核心理念的“互联网+新型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红楼公共藏书楼”开启入藏模式,椿树街道利用林白水故居特点,打造的“街道公共图书馆+特色阅读空间+历史名人展览馆”融合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正式亮相,金融街书局在通泰大厦店正式揭牌,6个阅读空间形成“书店+文创、书店+沙龙、书店+展览”复合式文化生活空间……2018年,“书香西城”建设亮点不断。特别是“书香西城”社会化运营模式入围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正阳书局、字里行间被评为年度“最北京”书店,阅读服务场所在市年度实体书店扶持项目评审中,获得扶持家数、扶持总金额、扶持单店金额等项目的第一。

目前,“书香西城”已经初步形成由2个公共图书馆、1个少年儿童图书馆、23家街道图书馆为骨架支撑,1家公共藏书楼为特色,57家特色阅读空间和书香驿站为补充,流动阅读、数字阅读设施设备为辅助的“书香网络”。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书香西城”建设要以需求为导向,协同街道办事处,加大阅读网络布局力度,计划新增3至5家特色阅读空间,研究建设1家24小时城市书房或自助图书馆。要以提质增效为目标,启动图书馆总分馆制改革,建立起上下联通、服务优质、有效覆盖的图书馆总分馆制。同时,结合“书香西城”建立实际,筹建阅读推广中心,让文化资源流动起来,提高资源利用效能。要着眼于营造浓厚的书香氛围,大力开展第二届海棠诗会、阅读春天、第六届北京儿童阅读周、第五届中国童书博览会等特色阅读品牌活动,掀起爱读书、读好书的热潮。

  • 上一篇:通州区水务局:71件珍贵运河文物搬家
  • 下一篇:顺义:打造“业强 城优 生活美”的首都平原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