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春节越来越近,为营造浓浓的年味儿,故宫乾清宫前丹陛上下竖起“天灯”和“万寿灯”各一对,今起向观众开放。
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任万平介绍,清代宫廷沿明代旧制,春节前后要在乾清宫丹陛上下各立一对天灯和万寿灯,乾隆五十四年开始在皇极殿各增立一对。据记载,每年腊月二十四安设天灯万寿灯。天灯至次年二月初三撤出,万寿灯至正月十八撤出。立天灯、万寿灯是清代早中期过年最盛大的活动之一,从立到撤,前前后后要使用八千多人力。随着清朝国力逐渐衰弱,道光二十年(1840)天灯和万寿灯停止竖立。直至今天,乾清宫、皇极殿丹陛上下只有灯座遗存。
万寿灯主要承担的是装饰功能,重点体现的是美好寓意。灯楼即顶部的亭子,在不同的年份有不同的式样,乾隆朝以前是彩漆六角重檐亭,至迟在嘉庆十三年以后是金罩漆圆形攒尖重檐亭,现在在乾清宫丹陛上与皇极殿丹陛上的万寿灯座是六面体,正是为与六角形灯楼相呼应;灯楼的内部安装六扇仙人风扇,即围绕一个木柱嵌有六扇绘有仙人的扇面,这六扇仙人可以转动,像走马灯;灯楼下部有云托,即刻有云纹的半圆托;上有八叉蹲龙,龙口内有环,可挑起灯联;为稳固八叉蹲龙,其下还有弧形的支撑杆,形同戗木,因上面亦有云纹而称云戗;蹲龙上对应有八仙人;灯联正反两面均有文字,共十六幅,每联两幅对仗非常工丽,歌舞升平、吉庆祥瑞等内容一一铺排;为防止灯联随风飘动,设有坠风甜瓜式铜鼓,每联一鼓;为稳固整个灯杆,下面还有四根戗木、四个古铜铜坠。
任万平介绍,天灯与万寿灯的复原可谓困难重重。天灯、万寿灯已经消失了179年,相关文物也早已分散各处。几经努力,研究人员在文献中查出了天灯、万寿灯的使用方式、历史沿革,乃至各部分的详细尺寸;又在各个库房中找到了灯身模型、灯联小样以及灯杆原件,并成功将它们复原出来,重新竖立在乾清宫的台基上下,让康乾盛世的过年景象又重新出现在今天。 (来源:北京晚报 记者:孙乐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