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地下20米坚守20年 王府井变电站巾帼班从未出过任何差错

时间:2019-03-08

有这样一群人,她们长年在地下近20米深的地方,默默守护首都万家光明。穿梭在发出巨大轰鸣声响的电力设备间,行走在数十万伏电压的电缆旁,她们居然都是女性!20年来,她们从未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甚至都没有过一次工作失误。她们是谁?地下近20米深什么样子?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们20年来如一日奋战在保电第一线?三八节前夕,记者推开了王府井变电站厚重的大门……

1999年,适逢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长安街沿线的重要用户供电要求一路拔高。作为北京市第一座220千伏全地下变电站,王府井变电站当仁不让,成为这次政治供电保障的“排头兵”,肩负重任。

在这座距离祖国的心脏天安门仅900多米直线距离的变电站,7名女同志敢与男性比肩,咬紧牙关攻坚克难,从而保证了地上的万家灯火通明。

20年,弹指一挥间。20年来,凭着不服输的劲头和严谨精益的工作作风,王府井变电站共计完成操作20余万步,安全运行7000多天,输出电量近220亿度,实现运行操作零差错。

细节决定成败,细节见微知著。

坚守

每天等于爬50层楼,检测千余台设备

王府井变电站纵深近20米,地下有4层共111级台阶,站内拥有设备1057台……一天24小时值班时间内,运维人员要对站内所有设备做5次检查,以保证每一台设备正常运行。记者统计发现,王府井站的工作人员每天需要上下近2000级台阶,约相当于爬了50层高楼,重复的蹲起、站立、爬楼,成为她们的家常便饭。

一个10千伏开关室内就有101面开关柜,检测开关柜需要检测上中下3个测试点,这一圈下来需要一个多小时,王俊秀做了300个深蹲起动作,后背被汗水一点点浸湿,汗珠顺着安全帽往下滴。

随着技术的进步,王府井站内的多数设备已经实现了自动监控,但由于其地理位置和服务对象的重要性,站内的巾帼们却依然坚持每天对设备进行人为检测,以保证这些设备的正常运行。

担当

一年保电322天,经常与方便面为伴

与普通变电站不同的是,王府井站地处首都核心位置,祖国的每一次保电任务都离不开王府井站,一年最多保电天数达到322天,迄今已完成重大政治保电任务5000多天。

每当吹响保电任务集结号,站内的巾帼们就需要全员上岗,“平时一个班是24小时,如果是连续一个星期、半个月的保电,我们就都得待在地下了”,王府井站支部书记许文静说,方便面、火腿是她们的固定搭配,每当在重要保障时期,周围道路都戒严封闭,无法运送食物,只能提前储备些方便面、面包等。

20载岁月,王府井巾帼站的值班员们克服全地下变电站密闭的工作环境,坚守岗位履责奉献,全力守护王府井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先后完成奥运会、APEC会议等重大活动政治保电,累计完成保障任务1100余次,完成重大政治供电保障5000多天。王府井变电站曾多次获得全国电力行业优秀班组、中央企业先进集体、全国妇女“巾帼建功”巾帼文明岗等荣誉。

精益

严谨细致,为近200把钥匙“安家”

2005年,公司要求对变电站开展“达标上星”工作,许文静跟着师傅将站内所有的仪表工具、备品备件进行整理,将站里的工具都规定了统一的摆放位置,并根据物品形状进行位置定做,实现一对一的“定置”管理,“这样一来,站内的各项工具都摆放得非常整齐,便于我们运行人员的使用和归还。”许文静说。“我们还对站里近200把钥匙进行了管理。”王府井占地面积2万平方米,有3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有主控室、GIS室、10千伏开关室等上百间屋子,许文静跟着师傅将每间屋子对应的钥匙进行标记、整理,统一定制了钥匙箱,方便了每一次的使用。

“对站内复杂、繁多的操作方法及装置特点等,我们首创了‘操作提示卡’管理。”许文静说道。王府井的几名女同志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将每台设备的操作方法、保护压板的接法、装置灯的含义等等操作细节进行梳理,制作成小巧简单的提示卡,贴在设备合适的位置,方便每一次的操作。截至目前,“操作提示卡”已经在北京变电站内大面积推广,成为群众创新的最佳实践案例。

奉献

舍小家顾大家,带着宝宝参加保电

俗话说“男主外,女主内”,女人理应要比男性职工多承担一份家庭的责任,但在紧急的关头,首先想到的总是“大”家,然后才是自己的“小”家。

非典时期和爱人分别坚守在供电保障一线,无人照料才上幼儿园的孩子,只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全托;为了不耽误值班工作,劝说自己的母亲辞去了工作来照看孩子……为了王府井变电站的平稳运行,巾帼班的女同志们发扬奉献精神,完成了一个又一个重要供电保障任务。

2017年两会保电,许文静身怀六甲依旧坚守岗位一线,带领值班员巡视测温,一会儿在电脑前查看变电站运行情况、一会儿又到桌前接电话,从未停下过匆忙的脚步。沉闷的空间,机器的轰鸣中,值班室中经常看到她挺着肚子忙前忙后的身影。她说:“能和宝宝一起参加保电任务,宝宝长大后知道了也会感到骄傲。”

人物特写

“35岁”的她们,在地下铿锵绽放的玫瑰

1999年,初到王府井变电站的李冷艳,靠查字典、挑灯夜战,“征服”了全英文的大型进口设备;2017年两会保电,在沉闷的空间和机器的轰鸣中,站长许文静身怀六甲依旧坚守一线……20年到岗到位,国网北京检修公司的巾帼班,一组7人,平均年龄35岁,负责着亚洲第一座总容量达75万千伏安的220千伏全地下式变电站——王府井变电站的日常运维。

许文静:20年从徒弟做到师傅

1999年秋天,首都核心区长安街沿线沉浸在国庆50周年的喜悦中,灯火通明。21岁的许文静从电校毕业,走进王府井变电站。看到深藏于地下近20米的变电站,许文静惊讶这繁华大街下面,还有这样的工作场所。

在之后一年的实习中,许文静每天跟在师傅后面巡视设备;认真记录每个操作细节,小本一刻不离手。“这里都是我的宝贝。”翻开记录本,一页页写满了指示灯含义、二次回路图等知识要点。许文静笑称,上班才发现,“考试”比在学校时还多。

“许文静是真学霸,学习能力特别强。”与她同年进站的李冷艳这样说。夏天,闷热的地下,许文静一个人默默坐在保护室,手拿笔纸,一点一点抄录保护盘上的压板名称,回到电脑前,认真绘制压板图。就这样,许文静制出了北京变电站内首个压板核对单。而且,她和站里女同事们从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每次交接班,大家都认真记录,值班时遇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大家都会仔细汇报、交代清楚。

每次巡视,许文静看着大大小小的设备,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认真。几年时间,她把自己训练成了站里的“活地图”,设备的调度号在哪个位置、压板的实际在哪儿等等,随手一指、无一差错。“巡视的时候会格外认真,有时候围着一个设备我得来回走好几圈,上上下下都看到位了,我才安心。”许文静说。

王俊秀:装监控远程“看”孩子

2012年,王俊秀自长椿街集控站调到王府井变电站,上班的第二天她感冒了,在此之前她并不是“弱柳扶风”的体质,她笑称是不是不久前刚生完孩子的缘故。“地下阴冷潮湿,刚开始很多人都会表现出身体的不适,慢慢就好了。”长期作业于地下近20米的深处,王俊秀觉得自己可以接受,没那么娇贵。王俊秀说:“保电期间每两个小时巡查一遍,都习惯了。”

“习惯了”对于双职工家庭来说,背后是家庭与工作的深度协调和配合。重大的政治保电任务一到,王俊秀就要“消失”几天,一年里这样的“消失”总会不定期上演几次,家中的一对双胞胎女孩知道妈妈又要去“封闭”了。

“平时还好,就是在重大的保电期,我和爱人都要加班,家中的老人年龄也大了,孩子就没人看。”为此,王俊秀的家中装了摄像头。“一般周末没有托管班,就把孩子放在家里,我通过摄像头看着她们。”尽管这样,出门前王俊秀还是会把家中的部分电源切断,家中的插销也都是特制的。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呀?”在家中,两个孩子常常通过摄像头跟王俊秀对话,冲着摄像头嬉笑做鬼脸。“我会问她们在家作业写得怎么样了?早上做好的饭吃了没,女孩子嘛,在家里也很听话,不调皮。”说起双胞胎女儿,王俊秀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韩苹:夜里“仰卧起坐”成常态

“嘀嘀嘀嘀”报警信号让韩苹猛然从床上起身来到指挥台前,看着屏幕上闪烁的红点,再三确认位置后,她拿起手电筒向地下走去。深夜,报警信号的响声在地下空间格外刺耳。“编号95设备数据正常。”确认设备运行稳定,韩苹松了口气,裹了裹军大衣,转身离开设备间。

这样的情况对韩苹来说,如同家常便饭。赶上重大保电期间的信号报警,神经更是高度紧张,一夜上上下下跑三五趟,一百多级的台阶不知走了多少遍。

“现在好多了,以前设备可能响得更频繁。”王府井变电站运行初期,并抗器在夜里投入时,总能听到“嗡嗡”声,并且伴随震动,连床也会跟着震动。同时,设备运行不稳定,风冷系统总是出现问题报警。到了晚上,有的时候刚躺下准备休息,设备就会发出报警信号,值班员们就要立刻起身到设备区进行查看。站里的照明系统由于24小时开启,时间长容易出现故障。赶上照明系统故障,二次设备发报警信号,值班员们便会点上一根最普通的白蜡烛,在烛光下一起研究图纸,找出故障点。

现如今风冷系统和油系统都进行了改造,使设备运行更加稳定。从运维班监控中心走出来的韩苹对报警信号有着天然的关注,控制屏上密密麻麻的点她熟记于心,对于信号的处理也是得心应手。

李冷艳:挺着大肚子“上前线”

1999年刚过完年,作为当时少有的懂英语的高中生,李冷艳被抽调到王府井站搞“翻译”。

王府井站的设备是最先进的国外进口设备,图纸和设备标识都为英文。没有英文基础的值班员,最基本的设备名称都读不懂,熟悉设备操作更是难上加难。为此,李冷艳和姐妹们咬紧牙关克服困难,看不懂就一点一点查字典翻译,在变压器和GIS室的设备中间核对各种数据资料,笔记本上标记着每一台设备每一个按钮的中文名称。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通过翻阅整本词典,将翻译文字标注在图纸上,最终完成站内全部设备及3万余张图纸的学习工作。

1999年8月,王府井站正式发电投入运行。两个月后,李冷艳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发现怀有身孕的自己患上了妊娠高血压。即使全身水肿,李冷艳在生孩子的头两天,还坚守在一线。“人手紧张,干我们这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我休了,谁来顶上?更何况变电站才刚刚投运。”

“儿子7斤1两,顺产。”好在生产过程顺利,李冷艳后来回想起来,有些后怕,“医生说妊娠高血压风险很大,而我当时体重骤增,2000年的5月份我去医院复查,医生直接给我按在医院住院了,果不然没两天孩子就生了。”

童潇:偶结“电缘”的女汉子

2015年8月,童潇从华北电力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国网北京电力公司,成为王府井变电站年龄最小的运维人员。前不久,故宫博物院举办建院94年来首次“灯会”,紫禁城古建筑群首次在晚间被大规模“点亮”,看着故宫夜景在朋友圈刷屏,童潇成就感十足。

从踏出校门加入北京电力这个大家庭,今年已是童潇参加工作的第5个年头。因为干了电力行业,童潇的生活方式也有了许多变化,“缺陷”是她经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之一。变电运维工作主要就是异常及故障处理,“哪里不安全了,哪里有隐患了”会称之为“缺陷”,因为经常找缺陷,童潇的手机打字记忆和她的口中,经常蹦出这样的词汇。

“我在培训上岗后,发现许多工作都是按部就班的,有完整的操作流程,极大降低了出错的概率”,童潇说,能够和姐姐们一起工作,共同负责祖国腹地的供电,保障千家万户的用电,让她深感这份工作的重要和神圣。

记者手记

采访结束后,我还在不停地思考,究竟是什么,让她们20年如一日地坚守,倒闸操作零失误,供电可靠万无一失。我想,这正是因为女性独有的细腻和踏实,让她们的工作细致严谨,融入日常每一步操作每一次巡视;正是高度的责任感和对工作的热爱,让她们把设备当成自己的孩子,精心呵护着每一台设备的健康;也正是一种对党和国家的忠诚和强烈的使命感,让她们把独守的寂寞和枯燥的工作,化为“人民电业为人民”的那份初心。正是这一群可敬可爱的电力人,她们正用无悔的青春年华和汗水守护着长安街的万家灯火,确保着首都供电可靠万无一失。

  • 上一篇:北京人均GDP突破2万美元 位居全国31个省区市第一位
  • 下一篇:北京石景山企业开办大厅:点击终端机可评价政务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