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农村发展关乎九亿农民的前途。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是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这份题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全文1.1万余字,指出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其中着重指出要发展乡村新型服务业。以民宿为代表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是乡村新型服务业,属于乡村经济的第三产业。据农业农村部测算,2018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超30亿,营业收入超过8000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已经成为乡村产业的新亮点。
近年来,延庆旅游产业提档升级,精品民宿产业发展迅速,为世园会和冬奥会提供接待保障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
■十年废弃老宅变身精品民宿
20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着眼稳就业、促增收,强调支持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进一步挖掘农村就业潜力,为农民提供更多就近就业机会。延庆通过民宿发展带动就地就近就业,目前已经成为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重要途径。
在延庆区千家店镇大石窑村,一家建在半山坡上的民宿酒店显得格外不同。这里就是千家店镇打造精品民宿集聚区的样板——“百里乡居”精品民宿。
过去的大石窑村,“房子都盖在半山坡的岩石上,吃水困难,早上一起来得先挑两担水,一挑一个钟头。”村党支部书记侯文有说。村里没有平坦路,收了庄稼,靠人背驴驮才能弄回家。卖的时候再人背驴驮送出去。村民买吃的喝的用的,全靠背。
2005年,享受居住条件困难村搬迁政策,大石窑新村建成,在老村北边500米远的一处平地上。一排排大瓦房整齐划一,街道宽阔。居住条件彻底改善。但耕地少产量低,收入仍是重要问题。
“原来的老房子,拆了也种不了地,种树都没土,就全收归村集体所有,想着有个大企业来开发,能增加村民收入,解决就业。”侯文有说。但这一等,就是10年,中间来看过的企业不下十家,都因开发成本太大望而却步。
2015年,在市、区、镇政府的支持下,延庆本土企业京西北旅游公司租下老村,投资建设民宿酒店。公司请来在京郊农宅改造方面的先行者、经验丰富的美国人萨洋担任总设计师,在不破坏老村肌理的前提下加以现代化再设计。经过一年半施工,一期23套房间交付使用。餐厅客房服务员、绿化、保洁、蔬菜种植……眼下,已解决80多村民就业。
目前,正在建设中的“百里乡居”二期工程将对老村剩余75套院子进行保护性开发。二期产品分为三大类。第一是建设亲子主题民宿,主打产品是滑梯房;第二是共创民宿,百里乡居建好院子,鼓励民宿主入住创业,成立同创平台,共同分享收益;第三是引入品牌民宿,例如国内民宿头号品牌千里走单骑、日本著名民宿品牌紫一川,打造精品民宿集群,给消费者更多选择。这些企业还将负责建图书馆、艺术馆、咖啡馆、亲子乐园、供销社等配套设施,发展住宿之外的更多业态。
值得一提的是,“百里乡居”还将留出5套院子给当地村民,作为“同创空间”,“引导村民共同创业。其中包括三套做餐饮的院子,两套销售土特产的院子,由村集体负责选拔推荐人员和项目。”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供销社”里也将聘请当地村民,教游客制作特色农村手工艺品。
■天文主题生态园带领村民“脱低”
振兴乡村产业,除了搞农业,还要促进经济多元化。新时代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就要用好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优势,挖掘农业多元价值,推动乡村产业深度融合。
延庆区旧县镇北张庄村居住着400户人家,1200余人。此前,背靠绿水青山并没有给村民带来金山银山。相反,这里是北京市低收入村,人均年收入仅为9000元左右。近几年来,依托华海田园天文主题生态园,带动了60多位村民就业,实现了增收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现年44岁的田海涛是北张庄村农民。十年前,他承包了1000余亩的荒地,建立了华海田园农家院。一个偶然的机会,北京几个天文爱好者来到农家院,觉得这里远离城市,没有光污染,观星条件不错,于是决定把他们的天文望远镜放在这里,定期来延庆开展观星活动。此后,来看星星的人越来越多。田海涛受到了启发:“我们有这么好的条件,何不搞个天文主题农庄呢?”
2015年,田海涛成立北京华海田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建成集餐饮、会议、住宿、健身拓展、垂钓、种植、采摘、中草药、畜牧养殖、自行车骑游、天文观测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园,这也是国内第一家以观星为主题的天文农庄。2018年,田海涛又流转农民土地600亩,加上村庄原有园地,形成总占地2200亩的农业和天文科普综合园。
生态园牢牢把握延庆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进一步发挥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筹办冬奥会、世园会宝贵机遇,深入打造天文主题科普基地,加强基地硬件设施建设,组织丰富的天文科普活动,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能够感受科学魅力的休闲活动场所。
生态园的建成给当地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解决了当地部分农民就业问题。2018年1月,57岁的田金凤和北张庄村里的28名残疾人,在华海田园天文主题生态园实现了就业。由于腿疾,田金凤此前找工作总被拒绝。后来得知华海田园在招人,就来到这里干点除草、树木修剪等杂活,一个月能有一千四百多块钱的收入。“我们家俩儿媳妇也在这儿上班,全部都算下来,这一年我们家纯收入能有七八万。”
目前园区共吸纳北张庄村村民66人就业,其中包括残疾人29名、低收入户16人,平均每人在华海田园年人均增收2.5万元左右。
北京世园会马上就要来临,为此,华海田园又重新整治了园区环境,进行了各种升级改造,例如老果园,葡萄长廊,为世园会期间游客接待做好了准备。田海涛告诉记者:“未来,我们将发挥自身影响力,向更多游客宣传延庆、宣传世园会,让大家对我们美丽的延庆和世园会有更深了解。在世园会期间,我们也将用更好的工作状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用房屋入股成功奔小康
农民收入的四个组成部分,分别是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及财产性收入。2018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财产净收入为342元,占比相对较低,但增幅最大,比上年名义增长12.9%,显示出巨大的增长潜力。今后,土地增值收益以及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分红,将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延庆区张山营镇后黑龙庙村,距离村口不远处的“大隐于世”精品民宿,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又送走一拨客人。
这处200多平方米的小院北面是两间大床房,东面是两间榻榻米房,均带有独立洗手间,南面是烧烤台,西面有餐厅和厨房,院子里有一株十多年树龄的杏树,旁边还有沙坑和浅水池。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两年前这里还只是村民张晓燕家一处用来种菜和堆放杂物的闲置院落。
2016年,原本在市区做生意的当地人张海超,当听说张山营镇要打造“冬奥冰雪休闲小镇”的消息后决定返乡创业,他动员村民用自己闲置的房子参与他创办的民宿项目。他提出了一个颇为大胆的想法:由村民担任投资主体,用房屋入股,并承担房屋改造费用,他负责房屋设计和运营维护,日后的收入双方五五分成。
将农村老房改造为标准化经营的民宿需要40万元到50万元,这对多数村民来说也不是一笔能随意拿出的小数目。为此,张海超费了不少口舌。
张晓燕是率先“吃螃蟹”的村民之一。2017年9月,张晓燕家的民宿开始对外营业,最多能入住12人。在她看来,房子闲着也是闲着,自己办农家院费心费力还不一定有客源,交给海超开民宿,虽然装修改造要花40多万元,但一年能有20万元左右的收入,预计2019年年底就能收回成本。
此外,张海超告诉记者,如果有村民还有就业意愿,也可以来当民宿管家或者其他服务人员。
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关键因素,民宿不仅能够盘活乡村资产,同时也能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具体来说,农民的住宅可以出租,可以转让经营权,这样一来盘活了资源,让城市游客来住民宅,也可以允许企业去农村里租农民民宅,进行统一经营管理,协助乡村旅游从观光型旅游向度假型旅游转型。
通过开办民宿奔小康的还有延庆区旧县镇东龙湾村的村民。精品民宿“左邻右舍”就坐落在这个村里。
东龙湾村原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村庄,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全村201户,闲置房屋60余户。2016年,该村在延庆区旅游委和旧县镇政府的指导下,成立了北京妫川龙湾旅游专业合作社,依托周边的北京龙湾国际露营公园,打造“左邻右舍”精品民宿。
据了解,村民将房子交给合作社,签订十五年的合作协议,装修运营都不用出一分钱,民宿改造所需的费用都是由合作社来承担。民宿开业后根据入住率所获收益按比例给村民分成,没有闲置房屋的村民也可以来这些民宿工作,解决就业问题。
经过两年多发展,民宿陆续推出8个小院,解决了11名村民的就业问题,平均月工资达2700元,还上“五险”,未来还会提供新的就业岗位10余个。而闲置农宅的农户每年可分红2万元左右,以现金入股的农户根据入股金额所占份额实现分红收益,这对于农民来讲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垃圾分类让乡村更美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精品民宿入驻乡村已经成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有力抓手。
延庆区大庄科乡小辛庄村是一个仅有16户村民的自然村。这里有淳朴的老百姓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山上种满了山楂树、栗子树、核桃树等果树及农作物。2018年以前,这里的村民对垃圾分类还没有概念,垃圾都被扔到村里一个露天的垃圾站。赶上刮风,山里到处都是塑料袋。而这一切都从2018年8月“桃乐谷”精品民宿的开业有了变化。
朱蓉蓉和程百学是一对80后小夫妻。2017年,他们的孩子“小核桃”出生了。小时候曾生活在延庆乡村的蓉蓉一直对儿时的美好生活念念不忘。她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懂得热爱自然,敬畏生命。于是她便筹划着和丈夫在孩子一岁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一个农家小院当做生日礼物。
小辛庄村秀美的风光让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这对小夫妻认定这就是未来的新家。于是他们租下了一间房屋开始改造。由于是给孩子的礼物,因此小院的名字就被叫做“桃乐谷”。
在百学看来,发展乡村民宿过程中保留乡村原貌与发展同样重要。因此在房屋改造过程中,他们保留了原有的建筑风格,拆掉的砖块和瓦片也舍不得扔掉,又砌成了小围墙。屋里还挂着老房曾经的照片,仿佛在提醒人们这间房屋悠久的历史。
在给孩子准备院子的时候,蓉蓉和百学又萌生了规模经营的念头,“我们希望让老百姓的生活也可以得到改善”。为了让村民多赚点儿钱,蓉蓉和百学聘请当地村民进行建筑施工。房屋建好后,民宿的管家、经理也全部都由村民担任。此外,客人用的蔬菜瓜果统一从村民家中采购。去年秋天,他们还安排客人到农家采摘。
民宿正式对外开放后,蓉蓉和百学发现了一个问题,村民没有垃圾分类的意识。“垃圾不能妥善处置,不仅仅给民宿的卫生带来麻烦,更重要的是污染了大自然。”为此,两人不厌其烦地教村民如何进行垃圾分类,还向乡里申请了专用的分类垃圾桶。终于,村民的垃圾分类意识一点点地被建立起来。
自从变成了“村里人”,蓉蓉和百学便体验到了以前不曾在城里有过的密切的邻里关系。
由于村里没有超市,快递也进不来,以往村民买个油盐酱醋都需要一天时间。蓉蓉和百学每次从城里出发到民宿,都会给村民打电话,询问需要带什么东西。他们还准备待天气暖和点儿后,组织乡亲们一起看露天电影,“地方我们都找好了”!
不过,在蓉蓉和百学看来,在村里,他们得到的更多。“隔壁的婶子隔三差五就给我们送饭,走到路上遇到大爷还会叮嘱我们多穿衣服别感冒,跟老乡学习如何储藏过冬蔬菜,这些都是我们在城里体会不到的。在这里生活,处处都是彩蛋。”
蓉蓉告诉记者:“我们希望孩子可以在自然的怀抱中茁壮成长,也希望我们同村民一起共同致富建设新农村。”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相关改革举措,将进一步激活农村“沉睡”的资源,为农民增收提供新动能。延庆区在乡村旅游升级发展的同时,促进了当地农民、低收入农户增收,提升了农民的财产性、劳务性和经营性收入,帮助农民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未来延庆区将进一步提升旅游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改善旅游基础服务配套设施,让民宿获得更优质的产业发展环境,促进农民收入稳步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