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大兴区长子营镇的现代农业智慧温室产业园区近日开园。园区一期建设总面积6.3万平方米,是截至目前北京地区最大规模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引进世界最先进的荷兰智慧温室建造技术和种植技术,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让农业生产工厂化,让人们更真切地领略到智慧农业的魅力。
采摘期一年可达八个月
玻璃温室种植区面积达5.1万平方米,进去之后一股清新的番茄味儿扑面而来。番茄种植场景颇为壮观,上百个金属栽培槽整齐排开,间距1.5米左右。栽培槽上,茂密的番茄藤蔓沿着铁丝一直向上攀爬。工作人员介绍,2018年12月栽种下10多厘米高的小番茄苗,短短3个多月,已长到四五米高,长势可见有多旺盛。
累累果实更是喜人。藤蔓最下方,透红的小番茄七八个一串,个头儿均匀,沉甸甸地垂下来。往上,一些泛青的果实正在膨胀期,还有一些刚刚谢去小花。粗略数一下,每棵番茄藤蔓从下往上都已挂出近10串小番茄。
负责人王舸说,这也正是智慧农业的一大特点:高产、高效。据他介绍,传统方式种植的番茄每年采摘期也就三四个月,但玻璃温室每年采摘期可长达七八个月,一茬接一茬生产,产量自然就会更高。据测算,小个头儿番茄每平方米年产量可达60斤,中个头儿番茄能达100斤,园区高峰产量每天预计能达到1万斤。
温湿度可智能调控
“其实就是让农业生产工厂化。”王舸介绍,通过人为制造适合番茄生长的环境来控制产量,玻璃温室的“智慧”,离不开温室遍布的传感器、摄像头以及自动化控制系统。
温室内部高9米多。他手指着顶上两层薄薄的遮阳网说,根据探头监测的光照强度,遮阳网自动收展来调节温室内光照量,满足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需求量。遮阳网在冬天还可起到保温作用。
阴雨天光照不足怎么办?温室内部分区域安装有高压钠灯、LED补光灯等,对植物自动补光,“通过补光,可提升番茄的口感、提早成熟期,理论上可使番茄增产20%左右。”他说。
温室顶部还有自动化控制的通风窗口。王舸介绍,天窗还对温室温度起到调节作用,温度高时自动开启降温,达到设定温度又能自动关上。此外,夏天炎热时,温室内还能启动喷雾系统降温。到了冬天,地面铺设的供暖管道则可分区加热,就像家中的暖气一样。
无土栽培水肥营养自动补给
“标准化的水肥管理系统,比大田浇水优势可大多了。”王舸介绍,由于是无土栽培,温室使用椰糠作为栽培基质,通过自动化滴灌设施,为植物在苗期、花期、果实膨胀期,配置不同的营养液。就如同像养孩子一样,不同阶段保证不同的营养供给。可见的是,在植物根部附近的椰糠中,都插着两只针状的细管,营养和水分正是通过这些细管提供。这些细管末端的传感器具有监测功能,能根据情况补水、补营养。
相比传统农业,节水也是智慧农业的优点。下雨天温室顶部的天沟可把雨水引流到罐内储存,加工后再利用,也能起到一定的节水效果。
红色略泛黄的“191”品种,甜;亮红色的“192”品种,脆……目前园区上市的番茄有5个品种,将通过商超等渠道进入市民餐桌。据了解,下一步园区将建成集示范、科教、观光、农业体验中心为一体的智慧农业产业园区,提供全程可追溯的安全、高效、绿色的果蔬产品,同时通过消化吸收将智慧农业本土化,并向其他地方复制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