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减少一次性餐具使用 新型外卖杜绝"白色垃圾"

时间:2019-03-21

据环保组织调研估算,全国外卖行业每天消耗的一次性塑料餐盒超过6000万个。在享受现代生活便利的同时,环保的代价越来越大。一次性餐盒的处理成为政府、市民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终点消化处理的难度,远远小于在源头减少使用。外卖行业事关食品安全,如何在保证市民安全的前提下,减少一次性餐具的使用,政府和企业都该进行有益的尝试。

为了破解餐盒垃圾困局,京城商家开始推行新型外卖餐具,通过二次上门回收实现垃圾减量。但这样的环保行为代价不菲,能否大范围推广成为一大悬念。

每天省5000个塑料盒

掀开红色的软胶盖,大个儿的陶瓷碗装着宫保鸡丁盖饭,小个儿的陶瓷盅盛着八宝粥,旁边的纸袋里装有筷子和钢勺,纸袋上印有“已消毒”字样。“换了陶瓷碗,顿时有了吃饭的仪式感。”用户刘女士说。午餐过后一个小时,配送员再次敲门,取走了所有餐具。

记者根据外卖平台上的地址,在长楹天街找到了这个名为“异口良食”的商家。这是个专营外卖的厨房,除了烹饪区域,还有专门的洗碗区。午餐过后,配送员不断将装有餐具的袋子送到清洗区。碗里的剩菜残羹被倒进垃圾桶,清洁后的陶瓷碗、软胶盖、筷子和勺子被送入消毒柜。“餐具都会在100℃以上高温消毒至少45分钟,才会拿出来再次使用。”洗碗区的工作人员说。

一次性餐盒早已成为外卖标配,为何要另辟蹊径使用陶瓷餐具?“原因很简单,一是觉得这样才像个吃饭的样子,二是更环保。”异口良食联合创始人崔雨楠说,公司的目标群体是年轻中产白领,陶瓷碗可以提升用餐体验。另一方面,塑料餐具受热和接触油污后,容易分解有害物质,而陶瓷碗保温效果好,化学性质稳定,用起来更放心。通过上门回收,也能缓解外卖垃圾的处理难题。

她介绍,目前异口良食在北京开设了5家门店,根据订单量和均价测算,每天能省下近5000个塑料餐盒。

因餐具丢失月损3000元

习惯了一次性餐盒的“外卖一族”,是否会接受配送员二次上门收餐具?崔雨楠坦言,一开始很多人不理解,觉得麻烦,但随着人们对外卖品质要求的提升,对陶瓷餐具产生了信任感。

不同于其他外卖厨房,异口良食选择自建物流团队,在用餐高峰送餐,下午的闲暇时段再二次上门回收餐具。相比塑料餐盒单个几毛钱的成本,循环餐具的成本翻了数十倍。一个陶瓷碗的成本价近10元,耐高温软胶盖价值20元。但外卖订单并未收取包装费,如果回收不上来,一个订单就会让商家损失数十元。

午餐时间,配送员小旭打开骑手管理小程序,送餐列表映入眼帘。下午1点,小程序中出现收餐列表,他只需按系统规划路线上门回收,并在线查看餐具明细。如果出现餐具损失,只需在回收明细中修改数量,系统便能自动监测丢失率。去年,单个店铺每月损耗的餐具费用达到6000元左右,现在已缩减到3000元左右。

用完餐后,油乎乎的餐具如何存放也影响着用户体验。经过改良,普通外卖塑料袋换成了可拉口的不透明手提袋,既方便饭后存放餐具,配送员还能一拎即走。

环保餐盒大范围推广难

随着回收效率的提高,异口良食的陶瓷碗回收率达到了九成以上,但如何进一步减少损耗仍是个挑战。居民用餐后要出门、写字楼白领上班时间不方便下楼送餐具……种种问题都可能发生。

为了减少叨扰,送餐员会建议用户将餐具放在门口或前台,但被保洁员捡走的情况也时有发生。“目前我们也在想一些方案,比如推出预约回收形式,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自主选择回收时间,让大家感觉到回收餐具不是一件麻烦事儿。”崔雨楠说。

目前,异口良食已在北京的角门、双井、常营等地区开设5家社区厨房,覆盖周边2.5公里内的居民。经过4年摸索,这种新型外卖模式有了更大的可复制性。据悉,今年异口良食将加快扩张步伐,年内在京新开20多家社区厨房。

记者注意到,除了探索循环餐具,一些餐厅开始用一次性纸质餐盒代替塑料餐盒送外卖,但目前主要用于盛装粥和主食,成本也明显高于塑料餐盒。总体来看,环保餐盒的大范围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亟待相关配套政策的鼓励和扶持。

  • 上一篇:423万参观者国博赴40年“时光之约”
  • 下一篇:北京市西城区办夜校培养"背街小巷"管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