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西城加速文物资源社会化利用进程

时间:2019-04-04

中新网北京新闻3月27日电 (记者 杜燕)安徽会馆变身京剧艺术展览馆向社区居民开放、林白水故居变身椿树书苑让居民爱上阅读……北京市西城区探索活化使用文物,加速文物资源的社会化利用进程。

“北京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体采访团近日走进北京市西城区。在骡马市大街9号,两进的四合院――昔日的中国报界先驱林白水故居已成了椿树书苑。

走进书苑,首先映入眼帘的中厅影壁以“有如白水”,展示整个书苑的精神内核与文化诉求,倡导阅读的宗旨。中厅北侧的林白水展览馆,陈列着他的生平简介,以及他所创办的报刊,体现出对林白水先生的缅怀和敬仰。

西城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现故居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65平方米。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力量运营的椿树书苑,在保护文物古建的同时,发挥其社会功能,利用林白水故居特点,一方面打造服务于辖区居民的公共阅读服务平台,另一方面通过举办名家讲座、读诗会、书画笔会、吟唱会等活动,丰富百姓文化生活。椿树书苑设有亲子阅读区、浏览室、图书阅览室等。

这不是北京市西城区活化使用文物的唯一例证。位于后孙公园胡同的安徽会馆,时称“京师第一会馆”,曾是清末淮军集团联络的重要活动场所,也是十九世纪末维新派重要组织“强学会”所在地。会馆分为中、东、西三路,每路皆为四进,现存院落占地面积约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300平方米,建筑规模较大。

如今,这里腾退部分建筑已经作为京剧艺术展览馆向社区居民开放。今年,西城区将重点推进腾退项目的收尾工作,同时启动安徽会馆修缮前期准备和利用研究,力争做到腾退保护利用的有机衔接。

负责人表示,西城区是北京老城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制定并实施了《北京市西城区“十三五”期间不可移动文物保护行动计划》,计划对47处直管公房类不可移动文物实施腾退保护,并结合大运河及中轴线申遗重点工作新增5处文物腾退项目,共计52项文物腾退项目。

据介绍,经过两年的努力,截至去年底,52项全部启动腾退,其中沈家本故居、康有为故居(南海会馆)、《京报》馆(邵飘萍故居)、新市区泰安里、婺源会馆、歙县会馆、秦良玉屯兵处(四川老馆)、三清观等25项项目全部完成腾退。

负责人指出,新市区泰安里、护国观音寺正在修缮中,力争2019年竣工。今年将启动京报馆(邵飘萍故居)、五道庙等一批文物修缮工程,同时推进福州新馆(林则徐故居)北京市禁毒教育基地的建设工作,力争年内实现对外开放。

为探索活化使用文物,加速文物资源的社会化利用进程,西城区研究制定了《北京市西城区关于促进文物建筑合理利用和开放管理的若干意见》,要求任何文物利用必须以确保安全为前提,以服务社会公众为目的,以彰显文物历史文化价值为导向。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文物建筑的活化利用中来,规范了社会化项目申报和决策程序,积极推动文物建筑社会化工作。(完)

  • 上一篇:54.79亿北京扶贫资金拨付到位 向深度贫困县倾斜
  • 下一篇:到2020年西城将建成55个便民生活服务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