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窦店村成首批国家级产业融合示范园

时间:2019-04-09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家七部委公布了首批100个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房山区窦店镇窦店村榜上有名,成为本市唯一一个入选的单位。

距离城区40多公里的特色民族村窦店,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田园都市。漂亮的楼房、整洁的环境、宽敞的马路,让人目不暇接。“早年间,咱村可一点也不风光!房山流传着一句话,‘破街烂镇穷窦店’。”69岁的李亚秋,1973年嫁到窦店村,如今负责村里的财务统计工作,说起窦店的村史,老人了如指掌,还道出了窦店腾飞的“秘诀”:“咱靠的就是农业,现在还有1500亩大田呢,年年丰收!”

春天田野中,空气清新,野花芬芳。“这片地可是宝地,历史的见证。几十年来一直是庄稼地,没变过。”站在地头,李亚秋调高了语调。上世纪70年代末,北京农科院的多名专家来到这里,驻村进行了41项科学试验,取得了30多万个数据。根据这些研究成果,专家和村民大胆进行了耕作制度改革,改“三种三收”为“两茬平播”,“当年的亩产就从767斤提高到2081斤!”老人的言语中透着一股子自豪劲儿。

后来,“两茬平播”的方式迅速在全市推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和九十年代初,这种创新性的耕作方式已遍及北方十几个省市,增产粮食以千亿斤计算。窦店村,也因此被誉为全国农业的一面红旗。

“别看这片地不小,但实际上不用投入太多人力,20多年前就把大家从田里解放出来了。”靠的是啥?当然是以机耕、机种、机收为标志的机械化。李亚秋说,上世纪90年代,村民走出农田,一部分进入了窦店村服装厂、砖厂等30多家工业企业,而另一部分,则进入了清真饭庄、物资公司等服务业企业。“当时,一、二、三产业之间联系很少,基本不存在产业融合。”李亚秋向记者坦言,那个年代,各类村办企业确实使村集体实现了增收,但也给当地的人居环境和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负面影响。

紧接着话锋一转,李亚秋拿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一组数据:目前,窦店村有企业50家,其中一产11家、二产21家、三产18家,安排就业劳动力4000多人。去年,窦店村集体资产10.1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8亿元。而在2000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5000万元和99万元。

离开田野,记者一行驾车向村西2公里外的恒升牧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驶去,那里是窦店村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大量机械设备的应用实现了提质增效,养殖3700头肉牛,只需要3名员工负责牛群的日常喂养,窦店村田野收获之后的秸秆,将会制成饲料送到这里,牛群的排泄物还会被收集,送到固废处理中心制成肥料,再重新放到窦店村的农田里。

沿路上,各类工业厂房鳞次栉比,“这些都是近些年产业转型升级新建的。”李亚秋介绍,目前,窦店村已经形成了肉牛养殖为主导,畜牧产业化、生物医药、汽车销售改装、新兴工业四大特色产业集群和优良籽种、苗木花卉黄金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三大特色农业种植园区的产业格局,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交叉重组的融合发展。

  • 上一篇:雁栖湖示范区景观全面提升
  • 下一篇:朝阳800名村干部“学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