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0日电 (记者 于立霄)海淀“城市大脑”发布会10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海淀区人民政府宣布,将用5年时间,把“城市大脑”打造成国内一流的新型城市治理平台。
“城市大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基于城市所产生的数据资源,对城市进行全局的即时分析、指挥、调动、管理,最终实现对城市的精准分析、整体研判、协同指挥。
海淀“城市大脑”建设总体架构为“1+1+2+N”模式,即:一张感知网、一个智能云平台、两个中心(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N个创新应用(前期聚焦5个示范应用)。
“城市大脑”以遍布海淀全域的城市感知网络为硬件基础,以城市大数据为核心资源,以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关键技术,以政府主导、多元参与、共建共享为机制保障,对海淀全域进行全感知、全互联、全分析、全响应、全应用。
根据规划,至2020年底,在城市治理领域,海淀“城市大脑”初步建成。建立城市治理感知网络,全面汇集城市治理相关数据资源;完成海淀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等“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设;在城管大脑、环保大脑、公共安全大脑等领域取得应用成效。
至2022年底,海淀“城市大脑”全面深化应用。全方位完善大数据中心、AI计算处理中心等“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建设,形成面向未来的“城市大脑”开放应用体系;将“城市大脑”建设成果向科技城市、科技政府、科技公民等其他领域全面延伸,成为创新生态体系和新型城市形态孕育、成长、发展的重要平台。
海淀“城市大脑”框架设计已于2018年底完成,并在城市管理、公共安全、生态环保及城市交通四大领域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城市管理领域,可实现突发事件处置全过程可追溯,60秒接报响应,3分钟事件报传的效果,确保“协同指挥、调度有效、精准决策”。
在公共安全领域,可实现覆盖全区949家重点单位消防的实时监测。实现消防119指挥调度与消防物联网间的数据联动,令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体化,确保全区实现火灾防控和隐患处置的最优化。
在生态环保领域,可实现全区空气质量精细化监测预警。并运用全球领先的光谱传感芯片技术,从空间和时间上追溯排污点位,判断排污程度和排污时段,实现远程在线监控,将污染事件对水体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在城市交通领域,可实现全区4286个点位的非现场执法处置。同时,运用“车脸识别”技术和视频结构化手段,实现对货车、渣土车违法的自动识别抓拍,共抓拍货车违法3.8万余笔。
在当天的“城市大脑”发布会现场,还举行了共建“城市大脑”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福州市人民政府、比特大陆、百度、中海纪元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据海淀区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海淀区将通过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市大脑”建设,为北京市在推进深化改革过程中,打造海淀模式、提供海淀方案、创出海淀经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