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4月9日电 (记者 于立霄)北京去年地区生产总值3万多亿元(人民币,下同),27.4%来自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一批重大自主创新成果取得突破,带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增长。
日前,记者参加“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集体采访,走访了北京市高新技术的代表企业天智航医疗科技公司,感受到科技带来的新变化。
走进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台骨科手术机器人吸引不少记者的目光。该台机器人通过“双眼”自动完成图像采集,灵活的机械臂可精准推送至指定点位,临床精度达到0.8毫米。
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这款中国自主研发的手术机器人,是全球唯一能够开展四肢、骨盆以及颈、胸、腰、骶脊柱全节段手术的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手术时创伤小、时间短、辐射少。
绿色、集约、智能,是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内涵。近年来,北京制定出台了5G、人工智能、智能网联汽车、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从项目发现、落地选址到具体建设,全程跟踪服务。
数据显示,2018年,北京市工业和软件信息服务业合计实现增加值8323.6亿元,占全市GDP的27.4%;十大高精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2548亿元。
北京研制出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新型超低功耗晶体管,发布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获得国内首张国产卫星移动通信终端牌照,首次在超导块体中发现马约拉纳任意子,首次获得离子水合物的原子级分辨图像,发现绿色高产高效作物育种新基因……
而今,一大批高精尖产业正在领跑北京经济增长。人工智能、无人机、大数据、医药健康、5G等高精尖产业加速发展态势明显,2018年,北京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9%和7.8%。
在人工智能(AI)领域,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中关村示范区,AI产业高速发展,逐步成为全球AI创新高地。
中关村聚集了一批全国、全球领军的人工智能企业,初步形成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核心算法、行业整体解决方案的完整产业链,成为内地最大、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集群。
据亿欧网数据,目前,中关村的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超过400家,占全国人工智能企业总量的1/4。中关村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4万亿元,占中关村总收入比重的七成以上。
“原始创新能力增强,得益于中关村精准施策。”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翟立新介绍,中关村始终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摆在首位,先后出台大数据、互联网+、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10个细分产业政策,支持155个高精尖项目。截至目前,支持资金8.39亿元。
翟立新表示,中关村管委会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聚焦前沿科技,提升原始创新能力,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更实举措,促进高精尖产业发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