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大街永生巷4号院,一座由几栋小楼合围而成的院落正在进行最后一步装修和绿化。很多从院前匆匆而过的行人可能并不知道,这里曾是红极一时的“大宝”老厂房,如今又将变身非遗文创园,重焕生机。
记者近日获悉,从永生巷4号院脱胎换骨而成的全国首座非遗主题文创园区――“咏园”将于今年6月正式开园。首创非遗创新发展平台将打通全产业链,让传统技艺融入市场,融入大众生活。
三露厂蝶变迎来新使命
北京市三露厂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度家喻户晓。因为广告词“大宝天天见”而被人们所熟知的大宝SOD蜜,就是三露厂开发的明星产品。
2003年,三露厂迁址,大宝化妆品的生产线也彻底告别了幸福大街。5年后,大宝生产线转让,三露厂转做物业和房屋资产经营。
二环里这么好的地界,该用来做什么样的产业呢?2018年,三露厂启动招租,首创集团下属的首创置业中标。“业主方看中的就是文创、非遗的理念。”首置文科助理总经理、首创非遗总经理李跃介绍,这处厂区虽然只有1.4万平方米,但坐落于南中轴线旁,距离祈年殿仅800米,园区北侧还有一栋百年老楼。
种种文化标签的叠加,为非遗园区的打造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按照首创置业的规划,这里将成为其非遗创新发展平台的首个示范性园区,今后还将与多个文创园区联动,实现产业化运营。
去年9月,首创置业正式进场改造,名为“咏园”的非遗主题文创园逐渐显露雏形。计划于6月开门迎客。
记者看到,三露厂原有的几栋小楼并没有大拆大建,而是在外立面改造和内部空间的利用上重新规划设计。按照中国传统“双鱼合抱”的图样,文创园内还设计了双鱼造型的绿地景观。同时,以中式建筑中常见的“瓦构”,设计园区的隔断围墙。
多功能空间打造非遗全业态
经过改造,原本普普通通的老厂房将变为丰富的非遗主题文创园区。
例如,南楼是原来的生产楼,将打造成高端定制、创新设计的非遗商街;东楼将打造多功能沉浸式展厅,同时引入首创置业共享办公品牌“柚子胡同”,让小微企业更好发展;北配楼将设立首创非遗体验销售平台“承启造物”。
很多园区只是针对企业办公,并不对外开放,咏园则希望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到园区参观体验,让非遗渗透到日常生活之中。
喜欢“打卡”老建筑的年轻人可以到园区百年历史的北楼,这里不仅将入驻10余位非遗传承人、设计大师,设立大师工作室,同时向公众开放,展示建筑与非遗之美。旁边西楼将打造成非遗生活方式体验区,引进非遗主题餐饮,推动非遗走上百姓餐桌。另外还有非遗家居体验馆,既可以参观欣赏,也接受个性化定制。园区中央的宽阔草坪将不定期上演T台秀,提供非遗服饰的展示平台。从大师交流,到参观体验,多功能的园区空间将“一站式”展示非遗魅力。
去年6月,首创置业已与首批入驻的多位“燕京八绝”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签订了合作协议。后续,还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入驻。
据悉,作为首创非遗平台的示范园区,园区将为传承人、设计师、非遗企业、设计企业等提供教育培训、设计研发、打样代工、品牌推广、销售拍卖等一系列服务。纺织车间,平缝机、烫台等设备能满足刺绣、服装类产品试制;陶瓷车间,配备全自动电窑、拉坯机等设备;3D打印车间引入研发设计企业,以合作模式实现试制打样……传统非遗技艺将在这里孵化成产品,向外推广。
将非遗技艺推向市场
“目前,很多非遗传承人发展空间狭小,产品理念与时代脱节,缺少现代设计的销售产业链,很难融入大众生活。”李跃介绍,以重庆的非遗荣昌夏布为例,这种经过传统手工绩纱、纺织而成的苎麻布,是暑天的衣料佳品,出口日韩后价格昂贵,而当地手艺人的收入却十分微薄。
在首创非遗看来,使用才是最好的传承,首创非遗平台就是想让这些具有市场潜力的非遗技艺实现创新发展,真正走向市场。为此,首创集团还将投入50亿文化产业基金,非遗创新发展是重要投资方向。
在王府井东方广场1层西区,首创非遗销售体验平台“承启造物”已经开门迎客。黑色的马尾绣小牛皮挎包,来自于水族马尾绣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宋水仙;黑红两色的漆艺首饰盒,来自成都漆艺非遗传承人杨莉。来往的顾客在挑选商品时,就能了解背后的非遗故事。
据了解,首创非遗自有品牌“承启造物”,未来将通过旗下15家奥特莱斯及京东、唯品会、阿里巴巴等线上线下资源,构建非遗线下销售渠道,让非遗作品走入生活。
首置文科总经理、首创非遗董事长燕山透露,今年首创还将举办非遗创新大赛,计划借鉴创业导师的模式,让传承人和设计师组队,导师指导,三方碰撞,孵化创意。“这不是‘票友’层面,而是专业级的竞赛,最终将让市场对非遗产品评出高下,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