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昨天下午,一场胡同花园的植物认知、种植体验活动在茶儿胡同12号院举行。让访客惊讶的是,这套普普通通的小院儿,经过北京林业大学师生改造,变成了一处精致优美的小花园。
发掘和激活“零碎”空间,从小微尺度修补城市肌理,是茶儿胡同12号对胡同绿色空间修复的探索。据该团队介绍,在今年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预计还将有4至5处居民四合院变身胡同新花园。
胡同小院儿“别有洞天”
门口攀援而上的月季藤是茶儿胡同12号的标志。走进院内,满目绿意盎然。墙面,层叠的一片盆栽绿萝娇嫩欲滴;头顶,廊架上爬着密密麻麻的青藤绿蔓;地上,欧芹、百里香、彩椒等小盆植物错落有致。
在拥挤的胡同里,这样一个种植落地花草的院落显得尤为清新明亮。
“同学们,谁知道这个叶片像手掌一样、花瓣特别多的粉色小花叫什么名字?”下午3点,茶儿胡同12号迎来十多位小朋友,一场植物认知、种植体验的亲子活动正在举行。“它的俗称是鲁冰花,学名叫做多叶羽扇豆,是不是就像羽扇一样轻轻柔柔的?”一边听着讲解,一边用手触摸感受,孩子们个个好奇心十足。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二十四节气一直是农民耕种和收获的节气表,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让更多孩子有亲近土地的机会。”北京林业大学的学生耐心讲解植物种植的基本操作方法,引导孩子们将一颗颗黄瓜、胡萝卜、玉米种子播撒到花盆中。
见缝插“绿”留住老城生活
在去年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期间,茶儿胡同12号被打造成胡同花园,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了一个秋冬的修整,今年开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的师生对院落绿植重新布置,长期向公众展示包括社区农业、家庭园艺、胡同花境等多种绿色微更新的范例。
“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见缝插针的绿色植物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胡同居民的生活和记忆。北林团队曾对茶儿胡同的植物进行调研分析,发现居民喜欢在地面种植玉簪、一串红、银叶菊、薄荷,用常春藤、石榴花、绿萝等遮盖空调室外机,屋顶种植葫芦、葡萄、狗尾草,用小琴丝竹、扁豆、牵牛花点缀斑驳的旧墙面。
为此,茶儿胡同12号打造出胡同绿化展区、立体绿化展区、家庭农业展区、庭院花境展区等多个小场景。通过种植月季结合艺术化攀缘装置,胡同灰暗杂乱的街巷立面变成了立体的月季花园。胡同厢房之间的空隙本用来堆放杂物,经过设计,北林团队挑选了耐阴的林荫鼠尾草等植物,将杂乱的小角落变成墙缝中的花园。
院内唯一的住户钟大爷对这些花花草草心爱不已。“学生们要是顾不上过来,我每周给它们浇两次水。”钟大爷说,这院子虽然面积不大,但经过改造后,处处是景,甭提多好了。
征集民居变身胡同新花园
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钱云是项目的指导老师之一。在他看来,老城区的公共设施和开放空间都远远不够,这就需要对建成区的零碎空间重新发掘和激活,在小微尺度上通过多功能设计,修复绿色空间、修补城市肌理。
钱云介绍,在对佘家胡同-延寿街一线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中,他们就设想利用长条型空间设计雨水花园和多功能座椅,将屋顶排水与立体绿化相结合,停车设施与休憩座椅相结合,在面积不足15平方米的地方融入四个功能。
据了解,茶儿胡同12号院已被认定为国家级园林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栅栏胡同绿色微更新示范基地。今年,北林团队将启动“梦想胡同改造计划”,根据居民自愿报名,征集4至5处四合院或胡同空间,由专业技术团队帮助居民进行参与式胡同花园微更新。(来源:北京日报 记者:陈雪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