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北京新闻

构建“康养未来”新蓝海 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京举办

时间:2019-04-20

4月19日,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800多位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代表聚首清华大礼堂,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中新网北京新闻4月19日电(孔明)老人,是社会与家庭的经济负担还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动力?对这个问题,政府给出了权威答案。4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针对老龄产业的“堵点”“痛点”提出28条重要意见。人口老龄化,关系到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百姓的民生保障和幸福。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策。

在此背景下,4月19日,第11届2019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800多位老龄产业相关领域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行业代表以及40余家媒体代表聚首清华大礼堂,在具有百年历史的建筑中共话老龄产业发展大计。

本届论坛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家单位联合主办,由清华同衡养老产业专家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标准化委员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年教育分会、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老龄大数据分会协办,由周燕珉居住建筑设计研究工作室、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营销研究所承办。此外,论坛还得到清华大学公共健康研究中心、清华大学老龄社会研究中心、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等单位的学术支持。阿姆斯壮(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成为特别协办单位,保利和品为特别支持单位,支持单位包括深圳市杰恩创意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五感纳德(上海)建筑设计有限功公司、北京弘石嘉乐养老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栖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任丘市医疗器械厂。

据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介绍,在前十届清华养老产业高端论坛成功举办的基础上,本届论坛以“康养未来・跨界共赢”为主题,并更名为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尽管只是一词之变,但表明了主办方对老龄事业的深度思考和崭新认识。

“今年,我们希望进一步提升养老论坛的主题,从比较多地关注实操层面向学术和政策层面侧重,进行重新定位。之所以将养老改为老龄,是因为‘养’更具被动色彩,缺少积极主动作为的方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真正的老龄事业不仅仅是一个养的问题,还应包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等等。因此,老龄产业的范畴会更宽,将是更准确的描述。而且,将论坛主题定位提升到老龄事业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思考,有助于和整个国家的人口战略、人口政策衔接,从源头上考虑。从长远来看,人口并不是所谓的经济负担,而是基本的劳动力,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袁昕说。

作为前十届论坛的策划组织者与总主持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女士继续担纲本届论坛总主持人。“本论坛自2010年创办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10届。十年来,论坛坚持以前瞻性、学术性、国际性、专业性为特点,在引导全社会力量,共同推动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相关领域学术研究与行业实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我们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养老产业一年一度的标志性盛会、中国老龄产业的风向标,希望通过本届论坛将我们长期研究的成果和在项目中积累的宝贵经验有效传递,为大家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和经验,奉上一场思想激荡的盛宴。”对本届论坛,周燕珉表达了自己的期许。

另据周燕珉介绍,本届论坛为期两天,分为趋势论坛和主题论坛两大部分。其中,第一天为趋势论坛+行业交流和专家圆桌会。第二天为四场平行主题论坛,分别涉及老龄产业的投融资、建筑、运营和教育4大领域,包括投融资主题论坛:康养产业的投资逻辑与中国实践;建筑主题论坛:高龄社会背景下的规划与设计;运营主题论坛:老龄产业启蒙期的多维度运营实践;教育主题论坛:“老年教育+”商业模式创新。

在随后进行的开幕式嘉宾致辞环节,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张悦先生表示,“我们致力于成为老龄产业的观察者、思考者和实践者。本届论坛在继续保持原有学术高地和产业平台特点的基础上,融入了更多的创新元素,同时研究成果也会更加务实,更加针对老龄产业实务进行深入探讨。站在新的历史时代,新的政治起点,我们将一如既往地紧随国家发展战略方向,积极构建养老产业的供需资源对接平台,邀请政府、学界、企业等各方面专业人士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解读产业政策,讨论养老产业的落地生根之路,我们希望和养老产业各界力量以开放、包容的心态,联合打造支持老龄产业发展的资源矩阵,共同推动老龄产业的发展。”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王天夫教授在代表主办单位致辞时表示,“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在老龄产业领域发挥了充分的号召力,把政、商、学各界人士都集聚起来了,对整个中国的老龄事业来讲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谢女士认为,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已从最初只关注养老地产领域的适老设计,扩展到养老产业的全产业链,不仅讨论适老的建筑设施、生产运营、养老服务,也关注公众认知、政策过程。经过十年积累,论坛已经成为政府、学界、企业等领域专业人士智慧火花碰撞的平台,在解读国家养老政策,探索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构建养老服务、金融服务、医养结合方式、人才培养机制、养老设计规划等方面做出很多努力,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成为推动养老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会长刘维林先生强调,人口老龄化是始终贯穿中国21世纪的基本国情,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今年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内容安排,紧紧抓住新时代的人口老龄化新形势展开讨论,融合了“政、学、研、产”各方力量,共同探讨我国老龄产业的发展未来,创建了一个高水平的交流平台。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也将与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多方力量,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在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大潮中,趁势而上,奋发作为,为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做出积极贡献,推动老龄产业发展。

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尹稚先生致辞时首先回顾了论坛的发展历史,认为论坛已从早期的一个同衡小团队品牌变成清华大学的高端论坛品牌,这个过程也反映了老龄化问题的全面跨界合作。

“从全国数据普查来看,最严重的老龄化地区恰恰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人口年龄结构中后备劳动力供给严重不足的地区。这种综合性的矛盾,导致中国老龄化问题远比其它国家面对的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的压力要更大。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清华坚持把这个论坛不断放大,不断地寻求政、产、学、研、民一体化。而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加速,老龄化问题、康养问题的解决也出现了跨城市的区域性解决路径。这种区域协同高潮的到来,会为老龄产业的落地、老龄设施的落地,提供全新的路径和新的解决方案。”尹稚称。

嘉宾致辞结束后,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老年之友”主持人芳华作为特邀主持人,先后邀请五位行业专家解读了相关政策。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老龄健康司监察专员王谦先生在《聚焦老龄健康,做好老龄工作》主旨报告中透露,国家卫健委在新的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过程中成立了老龄健康司,其根本目的就是要聚焦健康养老。当前,从老龄健康的状况来看,尤其不容乐观,2.5亿老年人中,60%患有各种慢性病,失能、半失能人数达到4000多万,完全失能人数是1200万。从这个意义上讲,养老问题面临的健康需求是最突出的。因此,本轮机构改革中,国家卫健委承担的职责包括组织拟定协调落实应对老龄化政策措施,负责推进老年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和医养结合工作。未来,老龄健康服务体系将贯穿预防、保健、治疗、康复、护理、直到临终安宁疗护的生命全过程。

全国老龄办党组成员、中国老龄协会副会长吴玉韶先生在《构建以照护为核心内容的养老服务体系》主旨报告中表示,未来的高龄化趋势会越来越显著,各个年龄段的老龄照护需求都会上升。与此同时,养老服务面临挑战,而目前的养老服务对象绝大部分还是以活力老年人为主。因此,未来要构建以照护为重点的养老服务体系,要真正聚焦刚需,将资源、设施、人才向照护聚焦,全面提升能力。包括建立照护保障制度是根本,实施家庭照护政策是基础,发展专业照护机构是支撑,建设适老照护环境是保障,培育专业照护人才是关键。

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服务监督处处长李邦华先生在《新时期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新方向》主旨报告中介绍了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的出台背景,其特点是不讲指导思想、发展方向、目标,开篇切题,直奔问题而去。基本上能够写上去的每一句话都是能够落实的,或者是可以操作的一些要求。文件针对养老服务发展提出十个方向,包括养老服务的监管体系、公办养老机构和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兜底作用、社区养老税费减免政策、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养老机构并行发展、养老护理院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和教育培训制度、建立健全长期照护服务制度、医养结合能力问题、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融合、完善老年人的关爱服务体系、完善养老服务组织领导机构等。

民政部培训中心民政政策理论研究所所长成海军教授在《养老服务业的政策特点梳理与发展趋势分析》主旨报告中认为,当前养老服务业在供求关系上仍然存在六对矛盾,包括服务资源供给不平衡不充分与群众选择难的矛盾、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和质量弱与老人需求高多样化的矛盾、运营成本高与老人支付能力低的矛盾、民办养老机构发展迅速与监管跟不上的矛盾、机构规范发展需求与制度障碍政策不平衡的矛盾、服务人员的供不应求和人才流失的矛盾。总结最新的政策导向则可以发现具有六个特点:优化机构布局和床位设计、服务质量提升、减税降费、调整产业布局、取消前置审批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启动智慧康养和智慧小镇建设。未来,在产业结构调整成为主流趋势的情况下,政府只会出台更好的政策,一是政策将密集出台;二是政策会更加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是政策将更加精准,养老服务业的范围、内涵将更大,涉及到方方面面的政策也只会更加精准,更加精细。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杨燕绥教授在《养老的家事与国事:“十四五”规划建议》主旨报告中强调,今天的中国对老龄化的忽略已经不存在了,但是对老龄化后的社会悲观却越来越强。事实上,即使进入深度超级老龄社会,国民平均寿命每延长5年,一个新的需求就会特别明显地显示出来。如果经济学家能够多研究一点社会问题,就不会对老龄化过度悲观了。当前,中国医养体系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如何用最短时间、最快速度、最低成本实现目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明晰产权,凡是投入到养老里的政府投资都要列出细目,而且只许折旧,不许转移;投入的社会资本要允许退出,财产归社会,让投资者免税无本经营,将利益让渡给入住的老人。

在4月19日下午进行的跨界共赢环节,周燕珉教授特别发布了2019年(第二届)中国乐龄创意设计大赛预告,希望有更多的组织和个人加入这项“有笑陪伴”公益活动。

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总规划师袁牧作为下午论坛第一版块的主持人,分别邀请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李红兵先生做关于《北京市就近养老服务体系的实践与思考》主旨报告、北京大学人口所乔晓春教授做《养老产业何时才会兴旺》主旨报告、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先生做《从城镇化的视角看老龄问题》主旨报告。

在赛阳国际&金龄联合集团总裁赵晓征的主持下,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周燕珉女士做了《老年居住建筑发展的前沿趋势展望》主旨报告、清华大学社会学院教授景军先生做关于《生命代价之重与优逝善终之难:有关癌症晚期患者的研究与佛教安养院的调查》主旨报告、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智慧房地产首席顾问李宏做关于《5G创新与智慧养老》主旨报告、国家民政部养老服务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医学博士乌丹星做关于《养老2.0时代――坚定走向产业化》主旨报告。

作为历届清华老龄产业高端论坛的特设环节,芳华女士和全体专家委员、致辞和演讲嘉宾在论坛第一篇章《献礼银发事业》中曾发出这样的共同倡议,“愿借清华老龄产业论坛召开之际,向行业发出自己的愿望:倡导积极老龄观;加强老龄产业基础研究;积极投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老龄产业链全面形成;助力老龄产业创新创业。”

“我们将继续努力、积极推动,包容、合作、创新,推动中国老龄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让我们共同携手,成为我国新时期老龄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为开创全新的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而努力奋斗!”这些头戴华发的专家如此共同呼吁。

  • 上一篇:一季度北京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同比增长1.3倍
  • 下一篇:北京世园会倒计时10天 东道主延庆区发布文明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