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让农民的水稻丰收,这是我的愿望。”在宝坻区八门城镇王建庄村的水稻育秧基地,绿油油的秧苗随风摆动,郑爱军蹲在地头一边仔细查看秧苗长势,一边叮嘱农户:“近期天热风大水稻基质水分蒸发快,一定要注意给秧苗补水,否则会出现枯苗。”
郑爱军是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作为一名农业技术人员,郑爱军坚持从本市农业生产实际出发,她的工作一头连着科研部门,一头连着广大农民,创造性地开展农业技术推广,想法子让农民增加收入。
“她经常下到田间地头,手把手教农民咋育苗,咋栽种管理,遇到问题可随时给她打电话,她是我们农民的知心朋友。”宝坻区八门城镇王建庄村水稻种植大户王师傅告诉记者,为了方便与农民的沟通交流,去年郑爱军建了一个帮农微信群,目前已有50余户水稻种植大户加入该群,覆盖津郊水稻种植各区,农民遇到什么难题可随时向她咨询。
“水稻基质育秧好处多多,秧苗没有病虫害,苗壮生长快,可大幅提高稻米产量和品质。”2013年,郑爱军从江苏引进了水稻基质育秧技术,由于基质育秧施肥、灌溉的精确度掌握不好,易影响产量,推广难度很大。为此,郑爱军花了整整三年,几乎跑遍了全市的水稻田,为种植水稻农民提供服务。在郑爱军申请下,市农委把基质育秧作为重点扶持项目进行推广,并提供每公顷600元的财政补贴,基本可以抵消前期投入成本,打消了农民的顾虑。今年水稻基质育秧技术已在津郊推广到16万亩,占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的50%,预计带动农民增收超过2000万元。从事农业技术推广26年来,她的足迹遍及全市所有水稻种植村镇,培训农民2000余人次,为“津产”水稻的优质高产播种科技阳光。(“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