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公司发布的招聘信息,涉嫌性别歧视,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天津北方网讯: 5月17日,国内知名互联网订餐企业美团网的员工发布了一则招聘信息,其中特别提出“五不要”:不要简历丑的,不要研究生博士,不要开大众的,不要信中医的,不要黄泛区和东北人士。从爱好歧视到学历歧视,再到相貌歧视、地域歧视,一下打倒一片人。这则招聘信息也立即在论坛、朋友圈炸开了锅,网友纷纷留言谴责该公司在招聘时存在歧视行为,要求公司开除相关责任人。
群情汹涌之下,美团发布公告信息,开除了涉事员工,但网友们并不买账,一些网友表示,将抵制、删除美团客户端,再也不做美团的客户。一则简单的招聘信息,引起如此大的反弹,发展成为热点事件。处在毕业季的大学生,他们正在找工作,在求职路上是否也遇到过歧视,又是如何应对的?中年求职者是否也遇到过就业歧视?带着种种疑问,记者展开了调查。
“面霸”的辛酸事
本市一所理工类院校大四学生周晓雨(化名),最近正在找工作。他不断地在网上投简历,参加各地的招聘会,在4月到5月上旬这段时间,连续参加了10多个单位的面试。由于学习成绩优秀,获奖证书较多,而且社会实践经验丰富,履历表可谓“辉煌”,很多大型的知名公司都邀请他参加面试,引人羡慕,在班级里被称作“面霸”。
然而这位“面霸”,现在心情五味杂陈,按照他的说法:“我面试的公司有很多,但绝大部分都委婉地拒绝了我,并不是我的成绩不优秀,能力不达标,而是我的身高,成为我就业时最大的难题。”
原来,小周身高仅有1.58米,在班级里属于小个子,比一些女生个头还矮。从小学到高中,他都没觉得身高是一个问题;“我来自西南山区,当地男生普遍身高在1.55米-1.70米之间,很少有1.75米以上的。在村子里,还有比我更矮的。”
然而到了北方城市天津,他却发现身高是他最大的“短板”,男同学身高普遍都在1.75米以上,排队时,他总在女生中间。班级里组织篮球队打比赛,大家心照不宣,没一个同学向他发出邀请。“因为身高这件事,我心里有些敏感,外界一些小事,总会刺激到我。”周晓雨说。
就在打篮球这件事上,因为受了刺激,没有人选择他做队友,大家比赛的时候都不带他,他下定决心要好好练习,争取让大家看得起他。于是,他从大一开始,经常一个人在球场练习,中午、晚上休息时间段,多数同学都在宿舍玩扑克、打游戏,他努力地练习篮球。“用了差不多一年时间,我的技术已超过班级里很多同学了,他们也慢慢接纳了我,组织篮球活动时也都愿意做我的队友,这件事让我很自豪。”小周回忆。
但是没想到,身高这块“短板”,在毕业季找工作时又成了麻烦。4月,小周去北京参加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招聘,应聘的岗位是“软件工程师”。按理说,这个岗位不是接待或者管理类岗位,对身高、面貌不会做过多的要求。“根据我的专业课成绩,完全能够胜任,结果在面试时,招聘负责人直接以身高为由拒绝我加入公司。”
当天返回学校,小周彻夜未眠,身高这块心病,是很难去除的。每一家公司都有面试,总要见到公司的招聘人员、直属上级,自己的身高,确实在当今男生普遍身高1.70米以上的年代,有些矮小。“但是身高问题,是我自己所不能决定的,我已经足够努力,在学业和专业方面,我觉得自己足够优秀。没想到,我还是在就业时遭受了不公平的待遇。”说起这些,周晓雨的眼圈发红。
连续应聘多家公司,他都在面试后被各种理由拒绝,有的时候,回绝的理由并不那么直接,而是“不好意思,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我们觉得您不适合我们公司,有更优秀的公司等着您”。这样的理由说得越冠冕堂皇,越让小周的心里不舒服。
在连续被十来家公司拒绝后,周晓雨有些失望,也有些无奈。“现在,我看到网络上调侃高富帅、白富美的段子都很敏感,有一些段子,把男生个子矮直接说成是三等残废,还有说身高问题是‘一矮毁所有’。”这样的段子越来越多,小周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也产生了怀疑,“难道我们个儿矮的男生,就注定被不公平对待?后天再努力,也改变不了悲惨的现实?”
在遭遇了十多次求职失败、承受了沉重的心理压力后,小周现在正在寻求心理帮助,学校的辅导员成了他倾诉的对象。辅导员刘韬介绍:“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每年毕业生中都有遇到求职挫折产生心理危机的学生,类似小周这样的学生有不少。招聘歧视是大学生就业时遇到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男生就业时普遍遇到的歧视是身高、地域和户口。女生遇到的歧视多是性别、户口和相貌。”
“本地人”也遇到歧视
在我国,籍贯和地域观念根深蒂固,你从哪里来,意味着你在特定的时空中成长,在那个地区接受过文化的滋养,有着特殊的人脉关系、语言文化甚至风俗习惯。然而,地域并无优劣,只代表多样性。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这种观念,在异化后,产生了一些不平等的观念,在职场上,用人单位以地域观念排除了部分人才参与竞争,这就是赤裸裸的歧视。
以此次美团员工发布的“五不要”招聘信息中,地域歧视可谓明目张胆,把历史上的黄泛区以及现在的东北三省全部排除在外,这样的地域歧视,必然会带来极大的争议,因为它伤害的人数太多,表现形式又直接。
在职场上,虽然很多公司不像美团员工那样直接,但暗中仍在实行着筛选机制,是隐藏着的潜规则。不要某个区域的人,优选哪个区域的人,要求具有城市户口等,实际上都是地域歧视。中心城市的一些公司,为了拓展本地业务,要求招聘本地户口的人才,从事销售、管理等工作无可厚非,但一些公司却反其道行之,排除本地人参与竞争,背后原因让人不得其解。
本市居民魏女士,今年49岁,出生在天津,生长在天津。她从本市一家纺织企业离职,准备从事一份家政员或月嫂的工作,但是经过多次应聘,她却发现,很多公司不要“本地人”,一听说她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都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她。
魏女士曾经询问一家家政公司招聘人员,为何不要本地人,结果家政公司回答,本地人没有外地人那么吃苦耐劳,而且难于管理。对待这种观点,魏女士也是无语了,难道本地人就不能吃苦耐劳了?本地人就一直养尊处优吗?虽然魏女士是土生土长的天津人,但在工作中一直勤恳、细致、负责、有担当,多次获得单位的劳动奖章,被评为一线优秀员工。对用人单位排斥本地人的这种观念,她一直难以理解。
家政公司招聘人员也对记者透露,排除本地人,主要是一些雇主对本地人有偏见,在家政员和一些服务性岗位,确实一些用人单位偏爱外地人、农村人,认为他们更能吃苦。虽然不在招聘中说明这一选择条件,但暗中一直在实行这样的对策。
最终,魏女士到所在的区妇女法律心理保护中心寻求帮助,心理咨询师耐心接待了她,据咨询师介绍,类似魏女士这种50岁左右的中年女性,确实在就业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一些劳动强度大、服务性强的职业,会对她们有一定的歧视。建议魏女士保留证据,咨询法律人士,投诉、举报相关公司的歧视行为。
根除职场歧视任重道远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几乎每一个奔波的职场人士都认为自己曾经遭遇过招聘单位的歧视。中国政法大学的一份调查也显示,在大学生中,有67%的女生曾经遭遇过性别歧视。智联招聘网在今年3月发布的“2017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显示,超过八成的女性认为在就业时存在性别歧视,22%认为存在的歧视特别严重。只有5%的被调查者认为就业过程中不存在性别歧视。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感受到了职场歧视?津瑞律师事务所劳动法律师李淼介绍,一方面,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没有做到公开、公正、透明,使得应聘者感受到了一些不公平。甚至有一些用人单位存在错误的观念,招人用人时不是唯才唯贤,而是存在圈子主义,暗中实施一些潜规则。另一方面,在经济转型期,职场人士普遍焦虑,面对不透明的选拔和竞聘程序,心理暗示自己是弱势群体,可能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
鲜有劳动者拿起法律武器,直接起诉招聘单位的歧视行为,大部分都选择绕开走,忍气吞声,这也是劳动法律师很少接到起诉就业歧视案件的原因。一位人力资源师介绍,当前,大部分歧视行为或者不公平的选聘行为,都是口头执行或者暗中执行,投诉者难以取证,因此维权非常困难。但结果却是实实在在的,一部分人不仅没有被录取,心理还受到了伤害,社会公平竞争的秩序也在一点点被破坏。
在一个开放包容的社会,用人单位歧视竞聘者,是违反社会公平原则的。但是,当前仍有很多单位一直在实行歧视的措施。20多年前,马云在应聘一家全球跨国餐饮公司时,也遭遇了相貌歧视,参与竞聘的25人中,只有马云一人没有被录取。后来,马云创立了阿里巴巴,并参股了这家跨国餐饮公司,成为其“老板”之一。
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像成功的马云一样,在遭遇歧视后,普通的职场受害者只能默默承受着不公。当前,要根除职场歧视,还有很远的路要走。唯有招聘歧视人人喊打,人们对不公平的招聘和暗箱操作的社会现象零容忍,招聘者扭转自身错误的招人用人观念,社会公平竞争的秩序才能得以维护,我们城市开放包容的精神才能光大。(“津云”―北方网编辑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