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前不久,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政策亮点、重大部署和贯彻落实情况。该《方案》去年8月由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八个部门联合印发,旨在加强新时代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
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手机、平板电脑等带电子屏幕产品广泛普及,在家长放任和依赖、学校覆盖、社会影响共同作用下,儿童青少年低年龄、长时间、近距离使用电子产品现象非常普遍。家长把电子产品作为揣在兜里、随身携带的“电子保姆”,学校把电子产品作为不知疲惫的“电子老师”,儿童青少年着迷并把电子产品作为从不离身的“电子器官”。电子产品在时间、空间、心理等方面全方位包抄,儿童青少年用眼负担大幅加重。
那么,目前我市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的情况如何?学校对于减少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又做了哪些工作?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教育部
由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家庭和学校在“孩子使用电子产品”方面明确指出:
家庭:控制电子产品使用
家长陪伴孩子时应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有意识地控制孩子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使用电子产品,非学习目的的电子产品使用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 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年龄越小,连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越短。
学校: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指导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养成信息化环境下良好的学习和用眼卫生习惯。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天津市教委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按照市政府的部署要求,市教委、市卫生计生委等八部门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研究制定了《天津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为保证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确保文件贴合我市实际,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已于去年11月就《工作方案》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目前,征集期已结束。相关部门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工作方案》,争取尽快发布实施。
我市八部门研究制定《天津市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方案》正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在“科学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一项,也提出“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学校教育本着按需的原则合理使用电子产品,教学和布置作业不依赖电子产品,使用电子产品开展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原则上采用纸质作业。”
记者走访
现象一:小学生“电子作业”普遍
随着教学信息化的发展,学生除了在校能接触到电子产品,在课后也都有相应的电子作业。记者近日走访了天津市多所小学,了解到部分学校在教室内都安装有平板电脑来配合课堂的教学,其中融入了信息编程、制作PPT、剪辑视频等需要电子产品来完成作品的课程。记者走访的不少小学都会布置“电子作业”,学生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的软件平台交作业,而老师也可以在平台上批改作业并给予分数。这些电子作业主要集中在英语、数学科目,语文学科有时也会涉及。对此,一名老师向记者介绍说,英语需要融入听说读写,而电子作业可以给孩子在课后打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境。
“我喜欢在平板电脑上做作业,我觉得打字比在纸上写字更好玩。”一名五年级小学生告诉记者,她所在的学校布置的电子作业量并不多,平均每次在网上做作业的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分钟,她的大部分同学也都觉得在网上做作业很有趣,“每次老师留电子作业,大家就会觉得很兴奋,也特别愿意完成这样的作业。”
采访中,年轻老师对于电子作业的热衷度相对较高。“现在这样的作业软件非常多,也非常方便。学生在网上写完作业可以直接提交,我们可以直接在上面批改,而且系统会形成全班学生的错题集和薄弱知识点的汇总,让我们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在第二天的授课中更能有的放矢。”一名小学数学老师说。
现象二:小学生使用电子产品多受家长管控
连日来,记者采访到的多数小学生都表示,自己在家使用电子产品需要征求家长的同意,尤其是在父母知道自己并不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情况下,更会严格控制自己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例如在玩游戏这件事上,几乎所有的家长都持否定观点。如果孩子非要坚持的话,多数家长会为孩子规定游戏时间。
“平时周一到周五,我平均每天能用手机的时间是半小时,其中包括做电子作业的时间,周末会长一点,每天一小时,但也不是可以连续看一小时,每次妈妈只让我看20分钟。”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文文说。同时她告诉记者,除了对手机的使用时间有限定,父母对自己在使用手机时的姿势也会有严格要求,“‘不能躺着玩手机’‘头抬高一点’这样的提醒,每次妈妈都会说。”
“您允许孩子玩手机或是其他电子产品吗?”近日,记者就这一话题在多个家长微信群中发起讨论。在参加讨论的58名家长中,有近56%的家长表示不希望孩子玩,但只要不超过规定的使用时间,也可以接受;有27%的家长表示信息化社会,不可能不让孩子接触电子产品,所以不会过多干涉;还有17%的家长明确表示,除了必须要完成的电子作业外,不允许孩子使用任何电子产品。“虽然现在电子产品已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但是孩子年龄太小,一是担心他的视力受损,另一方面也是怕他对一些游戏类的产品上瘾,深陷其中,影响学习。”二年级学生家长付青说。
对于“孩子在家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家长是否应该管控”这个问题,受访的老师大都表示非常有必要。“我认为孩子用手机是可以的,但是应该有家长陪同在旁边,因为手机上还有许多不适合小孩子观看的内容,孩子年龄小,没有足够的辨别能力,而且容易一玩就停不下来。”二年级班主任王雯雯说,“现代社会,孩子不可能不接触电子产品,所以更需要家长帮助孩子科学合理地使用电子产品。”
现象三:我市多校禁止小学生在校使用手机
虽然电子产品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但事实上,多数家长对孩子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的态度仍然是“能不用就不用,最好不用”。那么学校的态度又是如何呢?
走访中,几乎所有的受访小学都表示学生不能在校使用手机。有些学校是禁止学生携带手机入校,有些学校是禁止在课堂上使用手机。“个别家长需要放学后用手机来联系孩子,但我们规定了学生入校后到放学前不可以开机。”一名小学老师告诉记者,虽然学校没有明文规定,但也绝不允许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而且孩子带手机进入学校需要家长签字同意,“如果有一个学生带了手机,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开机,都会吸引其他同学的注意力。”不过因为考虑到有的家长确实存在着接送孩子的问题,需要跟孩子保持沟通,所以学校允许孩子佩戴可以打电话的智能手表。
“我们做不到替学生统一看管手机,所以也会担心学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玩手机。很多孩子用手机都是玩游戏,看动漫,或是上网找答案,在我看来,这些电子产品对于正在上小学的孩子们来说,害处更多。所以学校明确表示不允许学生携带手机进入校园。”一名小学班主任表示。
一个样本
前不久,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2018年《中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显示,我国四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36.5%。部分区域学生视力不良问题突出,视力不良检出率四年级超过60%。同时,据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对我市16个区1.6万名中小学生进行屈光筛查的结果显示,小学四年级学生近视率为30.32%。
在我市,有这样一所小学,通过多种活动丰富学生们的课余生活,不仅解决了学生放学后的“三点半难题”,还缓解了学校小眼镜“成灾”的问题。与全国和我市学生近视率形成对比的是,该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仅为8.77%。
那么,这所学校到底有什么“秘诀”?
“这孩子一回家就开始玩游戏,手机不离手,也不知道这游戏怎么那么有意思,您看这一个暑假过来,眼镜度数又增加了不少。老师您得说说他,别让他再玩游戏了,我们是真没办法了!”这是四年前的一天,正在校门口“执勤”的河西区恩德里小学校长韩洪涛,听到的来自学校一位四年级学生家长的“抱怨”。第二天,在学校的例会上,他向其他领导和老师说起了这件事,没想到引发了不少班主任的共鸣。课余生活单调,缺乏正确引导,是显现的主要问题。随后,学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问卷调查,在课余生活选项中,有63.3%的学生表示回家后会玩手机,孩子们毫不避讳地讲了自己喜欢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原因。看到这种现实情况,学校主动想办法,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给孩子们更广阔的空间,使孩子们身心更健康,让孩子们拥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学校创造性地开始实施快乐三点半工程,于是每天下午三点半放学后,当你走进恩德里小学,就会发现宽阔的操场上、明亮的教室内,学生们在社会公益人士、社区志愿者、学生家长及学校老师们的带领下开展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孩子们在快乐地活动着。
回顾开始实施时,诸多困难摆在面前,“在破解难题中前行,在获取成功中坚守”的信念激励着学校的领导班子。因此,学校积极挖掘自身优势,整合社会资源,架起了育才、助才、成长的桥梁。活动中,把本校教师按照专业特长组成专职队伍,陆续开设“多彩画室”“泥塑”“纸艺”“舞龙舞狮”等10个项目;邀请社会公益人士开设“武当”“国际象棋”“围棋”“快板”等7个项目;热心的家长和社区志愿者们被学校的诚心所感动,闻讯纷纷加入,利用他们的专业技能开设了“趣味手偶”“腰鼓”“太极拳”等7个项目;河西少年宫为孩子们开设了“舞蹈”和“合唱”两个社团,实现了校内外资源的有效互补,结成教育联盟;区军休所宣讲团的老战士也到校,为学生开展“五爱教育”专题讲座。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促使“三点半”活动焕发出勃勃生机。四年来,学校不断完善“三点半”活动。周一:开放课堂。学校根据学生需求,精选社会专业教师走进课堂。周三:“恩德讲堂”。学校邀请社会各行各业人士进行专题讲座,如:“理想信念教育”“关注细节,铸就成功”“讲税法,润童心”等,让学生“聆听窗外声音”。周四:“五彩社团”。在学校教师和社区志愿者的带领下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周五:“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困难,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解答。
现如今在恩小,每名学生至少会唱3段快板书、3段天津时调,在家庭中,他们已成了小小“艺术家”;每天的晨诵、午读、暮省,为学生今后的自主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每名学生每年至少六次的志愿者服务,播下了心中有他人、善待他人的种子。每名学生带着任务单走进研学场所,在社会大课堂中汲取营养。
四年坚守,学校不仅成功地破解了家长无法接孩子的“三点半难题”,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成功缓解了小眼镜“成灾”的问题。目前,恩德里小学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8.77%,学生生病率较去年减少28%。
“当前,造成孩子近视率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过度地接触电子产品、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用眼不卫生、缺乏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等。我们希望的是让孩子远离电子产品,那么就需要给他们提供更有意义、更有乐趣的课外活动,把他们的注意力从电子产品中拉回来,帮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有所学,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前提是,必须有健康的身心。”恩德里小学校长韩洪涛说。
可以说,学校大力开展“快乐三点半”,多姿多彩的课余生活,帮助学生解放了双眼,为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保驾护航。与此同时,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校还着手制订“学生视力提升综合计划”并推行家庭“护眼计划”,力争通过家校合力,推动学生爱眼护眼意识和习惯的养成。在学校开展的“爱护眼睛,我与家长同行”的活动中,家长们热情参与。通过家长发回的照片可以看到,大人孩子一起学习眼睛保健操,家长们的认真劲头,切实提升了学生爱护自己眼睛的积极性。平时,学校还会通过家长信、家长会等方式,提示家长展开配合,在家中不忘提示学生掌握“一尺、一拳、一寸”的正确书写姿势,指导并督促孩子合理使用电子产品。
据了解,学校还将进一步组织眼保健操监督员的培训,让这些“小小护眼带头人”,到班级中发挥自己的榜样和督促作用,带领班中每个同学认真做好眼睛保健操,学习更多更科学的护眼方法,保护自己的眼睛。(津云新闻编辑曲璐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