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军功章,是国家和社会给军人的荣誉,是军人们用青春和鲜血换来的无价之宝,每一枚军功章都无比珍贵。参加过平津战役,今年90岁高龄的老战士迟德勤,将自己南征北战而荣获的8枚军功章无偿捐献给平津战役纪念馆。在平津战役纪念馆举行的捐赠仪式上,老战士迟德勤捐上军功章。手捧勋章的双手、稳稳站立的姿态和严肃庄重的神情,都流露出多年相伴的珍视与郑重。这些军功章被平津馆永久收藏。
迟德勤老人1947年3月参军入伍,当时只有17岁,被编入东北民主联军第一纵队政治部宣传队,先后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抗美援朝等主要战争。1949年解放天津战役中,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司令部军务处文印组,他是那段战争历史的亲历者。他历经枪林弹雨,屡立战功。
连夜刻写作战命令 亲历天津解放
迟德勤到部队最早是在宣传队标语组,多次冒着生命危险到我敌交界处涂写标语口号。“都是一个人放哨,一个人就用石灰调水在墙壁、电线杆和大树上涂写标语,有时写的大字标语字体有一人多高,对敌人很有震慑力。敌人发现标语时慌了手脚,以为我军来过了,吓得不敢轻举妄动,大灭了敌人的威风。”
“1948年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1948年11月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8军。”38军就是在平津战役中担任天津主攻的部队,率先突破天津城防,歼灭国民党军2.7万,活捉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38军是名副其实的中国王牌军,他们在解放战争时期一路从东北打到南方,战斗力很强。
由于上过初中识字会写文章,参军前又在印刷厂当过学徒,1948年2月迟德勤调到司令部军务处文印组。文印组的工作是刻写、印刷战斗命令,战役布署、重型火炮位置、干部任免等等。老人手指平津馆展厅陈列的38军下达的一张作战命令,这张作战命令虽已然发黄,但字迹清晰可见,“刻写作战命令都是用楷体,那时部队印刷设备是很简陋的,用钢板蜡纸油印的方法,在蜡纸上写上要印的文字,刻蜡纸讲究运力的技术,需要一股韧劲,力量的大小要恰到好处。刻重了,容易把蜡纸划破,油印时会漏油墨,刻得轻了,不把蜡纸刻透又印不出字来。”
辽沈战役之后东北解放,迟德勤随军入关,参加解放天津的战役。在解放天津战役中,他和组里其他战士一块印制关于解放天津时的各项作战命令、作战计划、人事调动等。“当时火速跑步向天津前进,经过一段的急行军,就到达了军务处所在的杨柳青。”一道道作战命令从这里接连发出,每道命令意味着这场战争能不能拿下胜利,见证着天津解放战争的整个历程。迟德勤老人记得,为了赶印一个作战文件,连夜进行排版刻印。军情紧急,一个字也不能刻错,错了就要重来,作战命令就可能无法及时下发而贻误战机。战士们工作都非常严谨认真,确保了及时准确地完成每一个命令指示的印制,及时下达出去。
在这8枚军功章中,有华北解放纪念章、解放东北纪念章、解放奖章,有中南战役等纪念章。还有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各种功勋章,记载了一个老兵出生入死的战斗生活、一段段惊心动魄的战争史。这每一枚勋章后面都有一段生与死的考验,老人轻抚着一枚枚带着岁月印记的勋章,讲述那段烽火岁月。
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为战友们守候荣誉
刚当兵没多久,迟德勤就参加解放战争中一次大规模战役,就是发生在1947年6月的“四平战役”,我军血战四平城,战况之惨烈为中外所瞩目。为了拿下四平城,解放军一寸一寸向前推进,攻击部队往往上去半天就伤亡过半地不断轮换。四平城内有许多大红楼,东北的黑土地烧的红砖如此之硬,我军爆破组在历经弹雨到达楼下进行爆破时,往往只炸个小洞,需得反复进行几次爆破作业才能成功。当爆破成功后,从缺口冲进去的战士又要跟楼内反扑的敌人展开近距离枪战和肉搏。结果,每攻克这样一座楼,都得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四平城内的混战进行得空前激烈,双方抵近对射,刀劈枪刺,甚至用拳头牙齿进行拼搏。到了夜晚,四平上空飞满了照明弹、燃烧弹。被炮弹打着的民房和建筑物熊熊燃烧,满城火光,如同白昼。四平城的大街小巷,到处血流成河。”
攻打四平激战15天,歼敌1.7万人,由于我军人员也伤亡过多,迟德勤被紧急抽调照料、陪护伤病员。伤员都是从战场上被抢救下来的战士,有的腿被炸断了,有的胳膊和手掌被截肢了,有的身上打得都是弹眼,由于身体伤痛往往彻夜不能入眠。当时人手少,为了看护好伤员,都是没日没夜忙碌,往病房里抬送伤员,给生活不能自理的重伤员喂水喂饭,晚上还要留在病房里参加值夜班。最忙碌时他一个人要同时照料一屋内十几个伤病员。由于陪护照顾伤病员时成绩突出,迟德勤获1947年6月四平战役两小功。
1949年,渡江战役之后,国民党军队大部被歼。但在中南、西南方向,有白崇僖、胡宗南两个军事主力集团有数十万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开国之际三大战役的中南战役、海南岛战役、西南战役拉开了帷幕。38军兵分两路,迅速南下。迟德勤从刚刚解放不久的天津出发,随着部队南下,相继参加了解放贵州、广西、广东等地的战役和各地区的剿匪斗争。“部队一路向前挺进,连续昼夜行军非常艰苦,每个战士身上负重都有四五十斤,有枪支弹药,发的山芋、苞米的干粮袋等。有一次走到一个村子里,那时他们已经急行军一整天,部队交给他刻写作战命令的任务,迟德勤顾不上休息,连夜在老乡的家里刻版印刷,终于赶在拂晓前按时完成任务。因为白天还要接着行军,部队分给他一匹马,让他行军时骑在马上睡觉。在血与火的战斗中,迟德勤再立艰苦工作一小功。此次捐献的一枚解放华中南纪念章,是1950年,为祝贺中南地区解放,中南军政委员会向所有参战官兵等颁发的。
这八枚军功章中,有四枚是在抗美援朝血与火的战斗中获得的,包括全国人民慰问解放军代表团赠纪念章,和平万岁纪念章,还有两枚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颁发给他的抗美援朝纪念章。
1950年10月19日,第38军作为首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梁兴初任军长。迟德勤是第一批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军战士,他跟随部队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参与了大大小小战役几十次,其中包括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地面上,两军犬牙交错地拼死厮杀着,天空中,敌军的飞机猛烈地轰炸我军的占领阵地。”迟德勤说,有一次他奉命下山到一座村庄取军事文件,路上便遭遇了敌机轰炸和扫射。当时他刚到村外,被敌军驾驶的战机发现,这种战机被志愿军战士称为“黑寡妇”,4架敌机飞来,向他疯狂扫射。迟德勤藏身的房屋炸塌了,一块木板砸中他的头部,机关枪的子弹打得睁不开眼。敌机飞离后,他爬起来,在负伤后仍然咬牙将文件送了回去。
上甘岭战役让迟德勤铭记于心,不仅仅是双方战斗的惨烈,还有上甘岭条件的艰难程度超出常人想象。“当时我在38军112师司令部作战科,和五六位战友在山上驻扎,用树枝临时搭建了窝棚。睡到半夜听到石头发出‘咔咔’的响声,我连紧喊战友快跑,刚跑出门外,就听到身后山体垮塌的巨响,眼看着窝棚被泥石流吞没,战友们都没跑出来。”迟德勤带着炊事班拼命地挖,但巨大的石头抬也抬不动,又找来警卫连。他最不能忘记的是一位姓谭的工兵参谋,那是一位战斗英雄,挖出他时已经牺牲了,肩膀被巨石挤压得一大片青紫,其他战士也都致残。
老人回想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回想战场上发生的故事,以及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太多死去或受伤的战友战功卓著,自己只是为他们守候荣誉。”迟老泪眼模糊地说。
抗美援朝战争,在38军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志愿军司令彭德怀在嘉奖电的最后亲笔写下“第38军万岁!”从此“万岁军”名扬四海。著名作家魏巍采访38军337团的“松骨峰阻击战”的英雄事迹写成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为志愿军赢得了“最可爱的人”的赞誉。该军有3个连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连”称号,涌现出“一级战斗英雄”2人,“二级战斗英雄”14人,1万多名指战员荣立战功。正是凭借在这场战斗中的英勇表现,老人获得了1950年10月19日朝鲜第一次战役、第四次战役两小功。
迟德勤将这些他珍藏并跟随了一生的军功章一次性无偿捐赠给平津战役纪念馆,他说:“这些勋章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我是一个兵,作为一个军人,为国家和人民赴汤蹈火是我一生的荣耀。取得的荣光和记忆不能独享,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天津解放70周年,借此将这些军功章捐出来,以激励和鞭策后人,让人们永远记住战争的历史,世世代代记住光辉的传统。”平津战役纪念馆负责人认为,这些军功章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在战斗中立过功的勋章是很好的战争历史资料,每枚军功章都代表一段战争时期的脉络。馆内将深入挖掘其价值,让它们在馆内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市民了解这些老战士的战斗经历,感受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