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培育发展
战略性新兴产业
创新支撑
■建成国家级研究机构60余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
政策资金合力
■各类科技金融平台聚集200余家金融机构
■两年134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股改,101家企业完成股改上市
攻坚行动
■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将超过30%
■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将超过2500亿元
■全年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将达240亿元
天津北方网讯: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通报,对2018年落实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其中,我市滨海新区在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成效明显,获得通报表彰和奖励支持。
据了解,滨海新区抢抓重大国家战略,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发展需要,加快技术突破,提升创新能力,大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了航空航天、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数字创意等高端领域快速发展的态势。
滨海新区深入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一带一路”建设,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接协作,2018年共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591个,协议投资额1155.6亿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积极走出去,建设双向产业合作基地,2018年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入驻企业76家;依托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与东盟、南亚地区共建海洋技术创新园区。建设滨海新区中欧先进制造产业园,法国达赫航空制造等10个产业合作项目签约。推进中俄合作研制重型直升机、中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空客天津总装线二期、中沙新材料园、一汽大众华北生产基地等项目建设。
强化顶层设计,以高水平规划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水平发展。滨海新区出台产业聚焦升级行动、大健康产业发展行动计划、智能制造发展行动计划等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有机融合,协同发展。
做强实体、做优环境,滨海新区以新兴产业带动优势产业与传统产业高质发展。围绕汽车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产业,强化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生产装备、经营管理、节能减排等关键环节信息化改造,加快推进企业综合集成与创新应用步伐。围绕优势产业,全面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规模化协同等生产方式变革,培育出施耐德智能化生产线等一系列成功案例,天津力神电池“动力电池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滨海新区企业基本完成了信息系统对关键业务环节的覆盖。
着力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滨海新区发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优势与建设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契机,强化集群内部协同创新能力提升,发挥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做大做强科技服务,形成高水平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支撑体系。目前,已累计建成各类众创空间70家,双创载体共聚集近万名创客、6000多个创业企业和团队。建成以超算(天津)中心为代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60余家,国家级工程中心18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家,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0家。中国工程院创新研究院、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中国核工业大学相继落户。优先扶持了天津滨海新区军民融合创新研究院等七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成为新兴产业原创性技术开发、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辐射源”的重要保障。
此外,滨海新区还大力优化投融资环境,以政策资金合力助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前,新区各类科技金融平台聚集200余家金融机构,建立起涵盖三板、四板、主板的多层次资本服务体系,两年来,共有134家科技型企业完成股改,101家企业完成股改上市。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支撑,吸引各类人才落户。截至2018年,滨海新区各类人才总计82.3万人。
据悉,下一步为推动产业发展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滨海新区将开展高新技术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攻坚行动,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000件以上,全年技术合同登记交易额达到240亿元,初步形成“6+1”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津云新闻编辑李松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