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牛年新春,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炼铁厂高炉作业区一派繁忙景象。刚刚过去的2020年,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与低油价的双重影响,天钢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生产经营,不断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产品,保持了行业领先地位,油缸用管订货量同比增长161%,出口气瓶管订货量同比增长173.43%。然而谁能想到,这家跻身世界钢管行业前列的国企曾一度举步维艰,企业债务负担沉重。在市政府和国有大型银行的支持下,天津钢管集团协议重组项目开创先河,探索出了一条以市场化协议重组化解金融风险、助力国企改革的新路。
受国际油价下滑、渤钢债务危机及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等多重因素影响,天钢债务风险压力日益加剧,企业流动资金链几近断裂。回忆起当时的困境,天津市劳动模范、天津钢管制造有限公司炼铁厂高炉作业区技术准备科科长尹同甲说:“企业在重组前有一段低谷期,资金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生产,产量明显受限,一些职工对发展前景感到很迷茫。”
关键时刻,市政府成立工作推动组,决定在金融债权人层面成立稳定发展钢管集团金融债权人委员会,由中国银行天津分行作为主席单位,全体金融债权人参加。为尽快稳定企业债务,为协议重组搭建稳定基础,中行作为天钢最大债权行,在政府部门的指导支持下,仅用8个工作日即成立了“稳委会”,牵头召开二十多次主席团会议,形成“不抽贷、不压贷,将贷款利率降低至基准”等决议。部分债权银行不愿加入“稳委会”,对天钢的账户和房产不断进行冻结查封。为此,中行逐家找债权银行沟通,从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化解重大风险政策等角度说服对方。
为赢得重组时间和市场空间,中行率先注入6亿元封闭贷资金,暂时解除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按期偿还了欠息和能源费,确保了企业生产、债务、人员和市场的稳定。在引入实力雄厚的上海电气作为战略投资者期间,中行联合市国资委、中银资产,多次与上海电气展开艰苦谈判。最终,在市政府的积极推动下,重组工作取得实质进展。天钢协议重组取得成功,并在原大股东泰达控股的支持下,于去年11月完成协议重组项目所有签约手续。
“终于走出低谷了,有了资金支持,企业加大生产和研发力度,大家更有干劲儿了。”得知重组成功的喜讯后,尹同甲和同事们又鼓起了干劲儿。去年,天钢发挥技术优势,自主研发的深海立管产品TP-G2FE打破了国外企业对该领域产品的垄断,为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创造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两项世界纪录提供了强有力的专用管材保障。(津云新闻编辑刘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