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亿邦动力网讯】不论在什么地方开店,喜茶都能形成一道风景,因为似乎它的门口“永远在排队”。真有那么多人喜欢?到底有多好喝?是不是托儿?……对这个“现象级”的茶饮连锁,吃瓜群众充满了好奇,甚至为了一探究竟,自己也加入排队的行列。近日,喜茶CTO陈霈霖揭开了谜底。
“产品好喝,店也不多,自然就会排队。”喜茶CTO陈霈霖告诉亿邦动力网,喜茶爆红是源于2017年2月上海门店开业时自媒体争相报道,而非策划营销。
“暗黑旋涡”中的意外之喜
面对究竟好不好喝的质疑,陈霈霖追溯到了喜茶刚刚创业的时候。“2012年,市面上的奶茶都在用茶粉制作,成本是几毛钱的珍珠奶茶卖7块;而喜茶则把这个材料成本大大的提高,但同样卖7块,拉高品质。”他坦言,喜茶并没有所谓的神奇配方,在当时的市场环境下,“良心”制作为喜茶赢得了第一批忠实粉丝,而后的“大火”则真的是意外之喜。
“不仅是自媒体,还来了‘丧茶’等一连串‘炒作’,我们几乎是被动入伙。” 陈霈霖表示,这是一个自媒体的“黑暗旋涡”,网络媒体用了一个虚无的概念,就直接改变了人们的认知。事实上,在那段时间,喜茶只和一些餐饮公众号一起进行了常规的营销,甚至喜茶官方公众号的文章都是近期才突破10万+。
据介绍,为了保证新鲜度,每一杯喜茶都完全是现场制作,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喜茶的制作速度。陈霈霖坦言,虽然茶饮是劳动密集型生意,但并不是人越多产出就越多,“如果一个人可以做十杯,一百人是做不完一千杯的,这中间存在管理上的难度。”这些难度,也成了喜茶升级的当务之急。
据了解,喜茶在全国已经开设了约70家门店,覆盖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其中有约50家都是在2017年完成的,单个门店的日销量峰值可以达到3000杯。值得关注的是,在喜茶,是由创始人主要负责饮品的研发,他会保证每个月都有新的产品面世。
传统行业走向新市场的砍
“众所周知,在餐饮行业,开一个店可以很赚钱,开三个店也可以赚钱,但可能再多就亏了。” 陈霈霖表示,茶饮行业也是类似的,如果产品和操作没有标准化,管理成本会随着门店的增多而不断增加。
他介绍,为了让管理尽可能标准化,喜茶一直坚持自营,即便不能像加盟一样使门店快速量产,也必须承担每个店面超百万的开店成本,他们也要保证各门店的业务是可控的、
可是,传统的门店需要标准化的不止是服务,各地门店都像一个不确定的数据孤岛。“以前,各地门店的管理是靠微信群完成的,汇报数据的人员不固定、人为统计数据不准确、反馈的数据滞后等都影响了整个业务的运转效率。”
于是,陈霈霖开始由内而外地带领喜茶进行数据化升级。从内部,启用企业微信,用实名制和标准化的审批流程提高内部的沟通效率;在外部,带着喜茶全国门店统一收银系统,将当地的数据实时反馈到云端。
陈霈霖强调,茶饮具有特殊性,但他不否认触网的重要性,“触网不一定要做电商,互联网思维可以指导管理和提升认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行业的意识。”
喜茶确实也没有墨守成规,在终端销售方面,喜茶已经开始计划类似“超级物种”的新项目,虽然暂时还不能公开。
年轻企业眼中的未来
爆红之后,喜茶面临着很多挑战。
遍地的盗版喜茶店,让他们必须求助于各地政府才能更及时地维护自己的权益;来自其它奶茶连锁的竞争也让喜茶产生了危机感。今天的他们不得不开始思考,怎样才能盈利能力两极分化严重的茶饮行业里走得更远。
“茶饮行业的盈利能力,取决于管理运营能力。”喜茶已经认识到通过数字化升级可以提升管理效率,陈霈霖补充道,“只是市面上的数据化服务价格非常高,单纯一个选址评估就动辄百万。”
陈霈霖认为,传统门店的数字化势在必行,但绝非简单的用系统辅助,而是要真正摒弃旧思维。“未来,零售行业的管理运营环节会更加中心化,品牌环节会更去中心化。由品牌研发产品,在供应链、运营、人力等方面都采用外包。而管理运营在线化后同步至云端,让品牌可以集中精力不断前进。”
陈霈霖认为,零售行业的收银一定会走向无人化,因为无人收银可以把店员从复杂而重复的工作中剥离出来,更专注于导购和服务。“微信小程序就是很好的无人收银工具,可以为门店赋能。” 此外,他还预测,2018年将会有一批强互联网思维品牌出现,它们会把握智能化升级的机会淘汰大批既有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