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最大的在线零售商,亚马逊近年积极布局医疗业务,其动作包括:
成立名为“1942”的秘密团队进行互联网医疗技术的开发;
亚马逊以137亿美元收购全食超市(Whole Foods),评论称这将为亚马逊销售药品提供“合适的场所”;
亚马逊云业务AWS与美国第四大医疗信息化公司Cerner(塞纳)达成合作,帮助其利用数据以对患者的健康情况做出预测;
亚马逊已拿下美国12个州的批发药房许可证(wholesale pharmacy licenses)……
尽管亚马逊官方并未对是否将医药相关业务调整为经营重心作出回应,但亚马逊以上活动已经引起了资本方和美国医药行业的重视。
在亚马逊成立“1942”秘密团队消息流传开之后,CVS和沃博联(沃尔格林和联合博姿合并而来)的股价均报下跌,CVS报跌3.78%而沃博联报跌4.99%,在连续的几个星期之内,CVS和沃博联的股价均未走出阴霾。
亚马逊为何积极拓展医疗和医药业务,最可能的拓展方向在哪,这对美国传统医疗健康市场有何影响?
亚马逊或将零售行业经验移植到医药领域
亚马逊的成功来源于他对零售业务的革新,在某种程度上,亚马逊完全改变了人们对于零售行业的定义。种类丰富、价格低廉的商品通过邮寄的方式直接运送到消费者手上,创造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零售方式。
财报显示,亚马逊2017年三季度实现营收437亿美元,大致等于5个阿里巴巴的收入(83亿美元)。
从营收结构看,线上商店为亚马逊带来了60%左右的营收,零售第三方业务为18.1%,网络服务10.5%,实体商店3.0%。
在线上已经具有垄断性优势之后,亚马逊逐步将眼光放到线下:2015年,亚马逊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2016年,亚马逊推出Amazon GO新型便利店,号称“不必排队,不必结账”,试水无人零售。
现在,亚马逊线下业务已包括亚马逊餐厅、书店、取货点、Amazon GO等多种业态。
2017年6月16日,亚马逊宣布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全食超市,被视作亚马逊大力发展线下业务的信号。
该笔交易是亚马逊发展历史上最大一笔收购,全食超市是一家专注有机健康食品超过40年的老招牌,其在美国拥有大约460家以上店铺,多处于优质地段的黄金位置,占美国整个食品市场份额大约为1.2%。
亚马逊从全食超市获得了覆盖美国全国的线下零售网络、生鲜供应链系统,全食超市产生的供应链数据将让亚马逊在生鲜物流系统的解决方案进一步优化。
线上+线下,实际上就是国内流行的“新零售”概念。即优化供应链结构、提升消费者体验,换句话说就是“卖的更多,买的更好”。
在超市领域获得成功之后,亚马逊将极有可能将经验移植到医药零售领域。
当然,对于亚马逊而言,现在也是切入医药流通及零售业务非常好的时机。原因在于,美国医疗保障体系正经历深刻变革,《平价医疗法案》废除与否的不确定性正在加剧。
《平价医疗法案》自2010年开始实施,主要目的是增加医疗保险的覆盖率及控制医疗费用支出,措施包括为低收入人群提供医保补助、强制企业为雇员购买保险、禁止保险公司拒绝带病投保和调高保费,以及更细致的保险计划,包括检查、药物、手术等。
在实行6年之后,“平价医疗法案”引来诸多非议,质疑其在控制医疗费用支出增长上的作用。有数据显示,美国人均医疗费用在2010年为8402美元,到了2014年上涨至9523美元,增幅为13.3%;另外,给低收入人群的医保补助存在滥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正谋求更改或废除平价医疗法案,医疗行业由此面临政策调整的压力。
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药品定价的介入、医疗支付方式改革、PBM(药品福利管理)更加激进、医药分销和零售利润进一步压缩等。
受此影响,美国医药行业进行了大规模的行业整合:如沃尔格林与联合博姿合并、谋求收购全美第三大医药零售商Rite Aid,CVS收购了Target旗下零售药店和便捷诊所、近期并购安泰等。
亚马逊在医药行业变革过程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是,其能利用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改造”医药零售行业,让医药流通零售和PBM业务能以更低成本运行,以应对控费的压力。
亚马逊进入医药行业的五大猜想
关于亚马逊如何开展他的医药业务,CNBC做出了一些猜想,比如像进入超市业务一样,直接收购一家规模相当的医药零售商,潜在的收购目标包括Rite Aid、GoodRx等。
8月中旬,高盛集团公布了一份长达30页关于亚马逊如何进入处方药市场的报告,基本列明了亚马逊将如何进入医药业务的方向,猜想包括:
1.亚马逊首先应该做的是与药品福利管理机构(PBM)的合作,PBM充当医疗支付方与医疗机构以及患者之间的联络人,为支付方提供药品相关的控费方案。根据高盛的报告,这将使亚马逊“获得患者数据和交叉销售相关产品的潜力”。
2.亚马逊可能开展医药配送和送药上门服务,这将使得药品价格的透明度更高,以及患者在药品上的花费更少。
3.亚马逊会成为一家集网上药店、线下零售、PBM业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医药服务商。
4.亚马逊将撬动年轻、健康群体的医药消费。
5.亚马逊将通过Echo提供医药服务:“想象一下,在您的亚马逊应用程序上看到一位虚拟医生,让他来为你开药,然后点击‘立刻购买’按钮,所有这些都不需要离开家。”(Echo是亚马逊推出的智能音响,通过它用户可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并进行语音交互。)
以上猜想基本概括了亚马逊可能进入的方向。在判断这些可能性之前,应该了解一下美国医药零售行业的大致情况。
美国整体药品市场规模在4000亿美元左右,由于实行“医药分家”,零售药店和PBM是药品销售的主要渠道。
零售药店主要由CVS、沃尔格林、Rite Aid三家统治,CVS和沃尔格林均超过30%,Rite Aid市场占比在10%左右,三者合计占有80%左右的市场。
PBM主要也是三家公司,即快捷药方(ESI)、CVS旗下的Caremark、联合健康旗下的OptumRx。
CVS是全美最大的医药零售商,其2016年度营收为1775.26亿美元,其中PBM业务收入1199.63亿美元、药店收入811亿美元(有关联业务)。最大的PBM公司ESI去年营收则为1002.9亿美元。
零售药店和PBM业务均是寡头垄断局面,这意味着亚马逊要进入该市场无异于“见缝插针”。
对于此种情况,美国业内人士也表示“医药行业并非一个典型的消费行业,新进者可能很难迅速站稳脚跟,对于亚马逊来说,也没有进入医药零售领域的必要。”
而除了直接进入医药领域之外,亚马逊也在通过投资的方式进军医疗。
2017年年初,亚马逊就与ARCH Venture Partners和Johnson&Johnson Innovation等公司一起,投资了Illumina旗下的癌症早期筛查公司Grail,投资金额达9亿美元,是2017上半年该领域最大的一笔投资。
事实上,大公司跨界进入医疗领域在科技界并不鲜见。
比如苹果,9月13日,在秋季发布会上,苹果正式开启心脏研究(Apple Heart Study),将利用Apple Watch收集海量用户的心率数据用于研究,致力于攻克心率不齐、房颤等在生活中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并协助医院进行心脏疾病研究,这项研究受到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官方的支持。
Google则高调收购了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并通过与人类顶尖围棋手对弈的方式让大众熟知。
DeepMind通过自主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医疗领域的应用方向包括医疗数据挖掘、辅助诊断、医学影像识别等,被认为是最有潜力的医疗人工智能服务商之一。
其他如微软、IBM、Facebook等公司亦将视线转向医疗领域,以投资、孵化、合作等方式进入医疗领域。
国内来看,阿里、京东等也在积极布局医疗。阿里成立了阿里健康以发展智慧医疗、医药电商、产品追溯业务,支付宝、阿里云等公司也在医疗布局颇多;京东医药业务包括医药采购、网上药店、医药O2O三类,日前还传出成立互联网医院的消息。
作为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产业,医疗行业永远拥有它的魅力和价值。亚马逊将如何改变这个行业,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