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赫宾德演奏贝多芬钢琴奏鸣曲。蔡磊磊 摄
从上周日起,71岁的奥地利钢琴家鲁道夫・布赫宾德,连续7个晚上在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演绎贝多芬全套32首钢琴奏鸣曲,纪念贝多芬诞辰190周年。尽管目前灌录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不算少,但能胜任现场演出,并具有相当号召力的钢琴家还是寥若晨星,布赫宾德就是其中之一。
通过脑中冥想也能练琴
布赫宾德5岁被维也纳音乐学院录取,成为该院史上最年轻的学生。贝多芬32首钢琴奏鸣曲集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布赫宾德的诠释强调“本真”。他收集许多套贝多芬奏鸣曲完整乐谱,同时还收集大量的手稿等原始资料。他对这些原稿进行深入研究,不断追溯贝多芬音乐的本来面目。
布赫宾德不喜欢练琴。“我现在71岁了,需要更多地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尤其是手指。如果我每天练6个小时,很快我的手指就废了。我需要更科学地运用手指。”虽然布赫宾德不用手指练琴,但他喜欢通过冥想随时随地进行特殊的练习。
音乐的一大魅力是变化
布赫宾德曾尝试把贝多芬32首奏鸣曲分6场或8场音乐会演完,最后发现,7场音乐会最为恰当。他并不按照这些奏鸣曲的写作顺序来演绎,而是尽量让每一场音乐会都能有对比和起伏。“你可以在每一首奏鸣曲中感受贝多芬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思想和感情,可能他坠入爱河,也可能沉浸在愤怒里。我不喜欢把贝多芬的作品划分为不同阶段,因为在我看来,贝多芬的人生不断在经历起伏。”
布赫宾德曾录制过三次贝多芬全套钢琴奏鸣曲。每次录完音得到唱片,他不拆封就束之高阁。“我从来不听自己以前的录音,并不是因为对自己当时的表现不满意,只是觉得录完了就结束了。如果一个画家画了一幅画,它可能永远都是这个样子的。但音乐不是,一首曲子,我今天弹是这样,明天是那样,总是不停地在变化,这就是音乐的魅力。”(解放日报记者 吴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