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以色列交响乐团来沪演出,被安排在市政府大礼堂。著名指挥大师梅塔说过这样一句话:“在上海有一流的观众,但是没有一流的剧场。”
这句话现在早已翻篇了。最近,看到许多有关新剧场落成的好消息,其中最令我感兴趣的还要数“打造人民广场一公里文化圈”这一创意。
这个“一公里文化圈”有点像美国的百老汇或英国的伦敦西区。百老汇原意为“宽阔的街”,百老汇大道是纽约市重要的南北向道路,由于两旁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剧院,是美国戏剧和音乐剧的重要发扬地,“百老汇”因此成为音乐剧的代名词。
而“打造一公里文化圈”的构想,则很符合上海文化大都市的目标。尤其以上海大剧院、上海音乐厅、天蟾逸夫舞台为中心,勾连起各种特色的演艺场所,有黄浦剧场、新影艺苑、共舞台,还有正在整修的中国剧场等。我去过刚刚翻修一新的黄浦剧场,漂亮又精致。正在整修的中国剧场曾是专门上演京剧的剧场,不知会以何面貌示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小而精是大趋势。
现在文化生活多元,戏剧演出市场,不乏好戏一票难求的状况,而同时也有许多戏在为寻找观众而犯愁。
在文化方面,我们正在和国际接轨,剧场的特色也逐渐显现。除了引进国外一流的剧目,我们更要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优秀原创作品。漂亮的剧场要有漂亮的剧目,不能让美丽的剧场仅仅成为装饰品。(新闻晨报吴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