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提问诸子系列”丛书将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孙子、墨子等十位先贤从尘封的历史中请到前台,展开“提问式”隔空对话,赋予诸子百家学说新的时代内涵和表达形式。
市面上有关诸子百家的各种普及读物数量庞杂,但人们依然需要契合当下审美、满足不同年龄层次阅读需求的读本,其中关键的一点,便是使得中华民族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
这套由黄坤明主编,郭志坤、陈雪良撰写的“提问诸子”丛书在趣味横生的问答中,将历史、现实和未来联系在一起。加上穿插的文物图片、古代画作等,丛书融通俗性、知识性于一炉。
有的问题主攻答疑解惑,比如书中提问孟子:“对于您是哪里人,史籍上说法颇多,有说是邹人的,有说是邾人的,有说是鲁人的,《史记》则说:孟轲,驺(zOu)人也。请问,究竟哪个说法更准确些?”编者借孟子之口回答道:“我看,都说对了,只是由于种种原因说法略有不同而已。说是邹人,那当然是确切的。我出生的那个地方称为邹邑,是一个小县城,它从属于鲁。因此,说我是鲁人与说我是邹人是一个意思,只是指认的地域范围有大有小而已。至于《史记》上说的驺人的‘驺’,实际上只是‘邹’的异文而已,‘邹’与‘驺’相通,正像‘邹衍’其人可以写成‘驺衍’一样。说我是‘邾人’,那是一种更加文化一点的说法。”有的问题引人深思,比如提问庄子:“在后世的人们看来,您同老子一样,是一个异常神秘的人物,似乎什么都不想告诉别人,什么都不想给后人留下。请问,您为何要苦心经营这样一种个人的神秘氛围呢?”庄子的“回答”倒也颇具人情味:“我何曾苦心经营这样一种神秘氛围呢?实际上,是时代和社会造就了我这样一个人物,是我个人的生活经验和阅历使我自然而然地步入与众不同的神秘之途的,说不上什么别具匠心的自我经营的问题……”
在郭志坤看来,丛书所能触及的是整个国学中的冰山一角,岂敢以偏概全?“精当的阐释和大胆的浅化”显得相当必要,“当然,问题不是天马行空凭空乱想出来的。为了让问题更具代表性、更接地气,我们召集了数次由学者、中学教师和史学爱好者参加的座谈会,有的问题新颖甚至尖锐,比如关于墨家的节俭,关心的读者即问:有人会想,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生活得快乐,您这也限制,那也不准,不是违背了人性吗?”郭志坤说,善于提问、敢于提问,正是孔子等先哲留下的珍贵遗产,以“提问”模式激活读者群,可引出有情有趣、有滋有味的解读。正是在一连串问答中,丛书将诸子的生平思想乃至衣食住行化为一个个贴近读者的问题,然后依据典籍并揣摩诸子心态,以适当手法将诸子从古代拉到当下,与充满好奇的现代读者用现代的语言交流。(文汇网 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