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皮匠”“老流氓”“三六九”“二房东”……伴随着沪语贺岁剧《七十二家房客》热播,一批上海观众耳熟能详的“本土明星”焕发新生,在荧屏活跃起来。这部没有天价明星、没做宣传的贺岁剧,在春节期间播出的平均收视率是2016年上海电视剧频道同期的四倍多,创下该频道同时段收视近三年新高。
贺岁剧《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是本土IP(知识产权)影响力的重新释放。据悉,《霓虹灯下的哨兵》《天涯歌女》《乌鸦与麻雀》等一批老上海经典作品,未来都将被改编成时令剧在荧屏与观众见面,让“压箱底”的经典重新焕发光彩。
开发经典要尊重时代审美
数据显示,年初一至初八在黄金剧场的首集时段(19:00-20:00),SMG影视剧中心电视剧频道推出的自制贺岁剧《七十二家房客》收视一路飙升,平均收视率达到2016东方卫视收视冠军《锦绣未央》在本地的收视率。
从收视人群上看,作为主力观众的45岁以上人群大幅增长;15岁到24岁观众收视同比增长135.1%;35到44岁观众收视同比增长651.4%。影视剧中心副主任姚远表示,这些数据说明《七十二家房客》是一部适合节假日播出的“合家欢”作品。
《七十二家房客》是上海人民滑稽剧团的看家之作。1958年,杨华生、笑嘻嘻、张樵侬、沈一乐4位滑稽艺术家以解放前上海底层市民的艰苦生活为素材,写就轰动一时的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三六九”“二房东”“流氓炳根”等成了一代滑稽戏的经典形象,“三六九,拉现钞”等经典台词流传至今。
新增情节让观众有新鲜感
从2个半小时的舞台剧到8集电视剧,《七十二家房客》在保持精华的基础上,对一些情节和人物做了合理的扩展,尤其是增加了地下党这个支线,让熟悉故事“老梗”的观众也有新鲜感。该剧全程在车墩影视基地实景拍摄,上海石库门弄堂五方杂处、拥挤不堪的市井风情扑面而来,熟悉的沪语及各地方言也让观众倍感亲切。
上海滑稽戏、本土喜剧明星的加盟也让这一本土贺岁剧愈加亲民。王汝刚塑造的无赖“老流氓”炳根、毛猛达饰演的专敲竹杠的“三六九”、张小玲扮演的贪婪“二房东”,还有计一彪阴冷毒辣的“警察巡长”、陈国庆的胆小“金医生”、陈靓的正直“小皮匠”、钱懿的街头艺人“杜福林”、许榕真的善良“舞女”等人物,让观众大呼:“这些笑星演起电视剧来那么棒。”
改编经典内容依然是核心
近年来,影视剧中心致力于海派文化的传承和推广,先后推出《哈哈笑餐厅》《老洋房的笑故事》 等沪语情景喜剧,虽然都取得不俗收视率,但没有《七十二家房客》这样的收视佳。究其原因,姚远认为,“电视档期”的概念不应缺位。“《七十二家房客》的成功,很重要一点就是在特定时间节点推出有针对性的内容。”《七十二家房客》在春节期间吃过晚饭后看最适合。
将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改编成电视剧是一次成功试水,“爆表”的收视率也让创作团队信心十足。据透露,他们还将对一些上海本土IP进行开发,比如《霓虹灯下的哨兵》《天涯歌女》《乌鸦与麻雀》等老上海经典都有可能改编成特定时段观看的时令剧。选准题材、瞄准时段外,姚远认为,内容打磨依然是重中之重。“经典如何进行合理改编、如何扩容支线内容很关键,内容依然是核心。”(解放日报 记者李君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