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昨天正式启动一项针对中小企业的无抵押信用贷款计划,将在未来五年为超过1000家企业提供贷款,信贷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该融资计划之所以有望走出“破冰之路”,政府部门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昨天举行的相关启动仪式上,首批18家中小企业获得了工、农、中、建、交、浦发、兴业、上海、上海农商九家合作银行的授信,合计获得无抵押信用担保贷款1.26亿元。
这项融资计划是在市经信委、市财政局的领导下,由市中小企业办、市政策性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市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中心等联合部分商业银行共同推出的。它聚焦本市中小企业中的一个特定群体―――“专精特新”企业,将它们作为突破口。
根据协议,符合条件的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将获得单户300万元 (最高1000万元)无抵押信用担保贷款,期限不超过一年。市政策性担保基金管理中心将为该计划项下的贷款提供最高80%比例的风险分担,并在担保额度、审批流程等方面作出多项突破和创新。
另一方面,参与的银行也表达了足够诚意,它们承诺,在项目受理后的一个月内必须作出是否审核通过的决定,并将开辟“绿色通道”,配备专属服务团队,甚至还安排了专项奖励预算。此外,银行对贷款期满后的续贷也提前作出安排,承诺将主动配置无还本续贷的“循环贷”产品;对那些销售收入和净利增幅达10%的企业,将按一定比例增加信用贷款额度,实施“续贷递进”。
商业银行尽管一直试图服务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但碍于缺少有效的风控手段,这也使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体现在“无信用记录首次贷款难”,以及“无抵押信用贷款难”。不过,随着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的不断深化,以及去年上海中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担保基金的设立,批量推广无抵押信用贷款模式的条件已逐渐成熟。
据统计,经过市经信委牵头近六年的培育,上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量已接近1600家,其中约60%为制造业企业,去年有从业人员29万人,营业收入2600多亿元,利润总额251亿元。
据了解,项目启动后,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还将在银行间引入竞争机制,保证该融资计划的有力实施。作为项目总体协调推进单位,市中小企业办未来将不断评估商业银行的项目审贷率,据此对推荐项目的比例和数量进行动态调整,目标是让“更积极的商业银行获得更多的客户”。(文汇报记者 张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