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3月16日电 (张凯乐 郑莹莹)“中国电子制造业虽不断进步,但技术瓶颈依然存在,突破技术壁垒才能让中国企业走出去。”16日正在此间举行的第14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上,安徽亚格盛电子新材料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俞冬雷如是称。
作为行业“风向标”之展,本届上海国际信息化博览会参展商超过3650家,共设19个展馆,展出面积22.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1%。
当前,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业的几大趋势日益明显,包括低端环节向成本更低的新兴国家转移和高端环节回流发达国家。如何“背靠”中国大市场,加强本土企业技术创新,站稳发展脚跟,成为展会上中国企业热议的话题。
俞冬雷介绍,目前该公司已依托自主研发,将产品远销美国,并批量进入日本、韩国市场。
而另一家企业,深圳市路维光电股份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杜华透露,目前该公司的高端设备和原材料仍有赖于进口。据介绍,该公司多年来从瑞典、德国、美国等行业发达国家引进技术、设备和原材料,再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以确保产品竞争力。
“突破核心关键基础技术”被定为中国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三五”期间的首要任务。据悉,“十三五”期间,中国的电子信息行业将重点突破集成电路、传感器等具有全局影响力、带动性强的核心关键环节;将瞄准产业制高点,选择新型计算、人工智能、生物智能传感器等前沿关键技术联合攻关,抢占产业发展主导权;将突破高端存储设备、智能传感、虚拟现实、新型显示等新技术,强化基础软硬件协调发展。
“中国企业应将目标放在前端市场,利用核心技术,平衡与国外厂商之间的竞争压力。”东莞中探探针有限公司的业务经理丁培表示,企业希望依靠政府扶持和企业自身投入,在产品创新上有所突破,不做国外企业的“追随者”。
以上海为例,上海市经信委方面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全年销售收入为6430亿元(人民币,下同),实现利润212亿元,同比增长11.1%。《上海促进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十三五”期间,上海电子信息制造业面临的“高端难承接、低端被转移”压力将进一步增加。但与此同时,产业格局深度调整也为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全球布局、提升技术和能级提供了新机遇。
根据规划,上海计划到2020年,打造5家掌握核心技术、具有国际竞争力、年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培育10家具有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在国内具有领先优势、年收入超50亿元的创新型企业,形成5个能够整合全球资源及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集群。
东曹达(上海)电子材料有限公司业务总监荣芳介绍,欧美国家起步早,中国在材料制作领域还比较欠缺,比如该公司的产品精度在国内处于领先,但距离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如果市场在中国,就会吸引产业链在此分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