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上海1月18日电(蓝道)“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全球大类资产价格出现非常大的变化,延续多年的低利率、通货紧缩、低增长、全球化进程是否迎来拐点成为金融市场的核心问题。拐点问题的证实与证伪将对全球大类资产配置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2017年熵一资本宏观报告发布暨批判研讨会18日在沪举行。熵一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投资官谢东海认为,“2016年,诸种迹象似乎都预示着全球宏观经济中的重要变量如:通胀、利率、经济增长、全球化等,都行进到了一个转折点。而2017年,则将是这诸多拐点被证实或证伪的一年。而无论证实与证伪,各大类资产价格变动的轨迹将异常复杂多变。”
在这种背景下,熵一资本邀请来自中国社科院、国家统计局、各大高校、民间智库以及同行朋友,进行了热烈而富有成效的闭门研讨会。
熵一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何帆提出,“现在进入到做全球宏观一个新的阶段,原来做全球宏观非常简单,看央行就可以了,看哪一个央行放水放得更多,现在我们除了各国政策,还有财政政策,还有税收政策,还有汇率政策,还有对金融监管的改革,对产业监管的放松,有各种各样的,所以各个国家之间的政策落差会更大,政策套利的空间会更大,你就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是研究货币政策就可以了解了,你可能还要涉及到税收、涉及到金融监管,都是国内的这些政策,所以要求我们对每一个市场要做更细致的研究。”
熵一资本是由一群具有共同价值观和不同能力圈的专业人士组成的资产管理公司,核心团队平均从业经验超过15年。成立至今,熵一资本每年发布年度宏观策略报告。从2014年的《潮起潮落潮不眠》、2015年的《众里寻他千百度》,到2016年的《相见时难别亦难》,都在交易实战中经受了检验。
技术人口信用库存四大周期将多维度影响经济
今年,熵一资本的宏观报告聚焦“拐点问题”。拐点相关问题的探讨始于2015年,哈佛大学前校长、美国前财政部长劳伦斯•萨默斯(Lawrence Summers)与美国前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Shalom Bernanke)对长期低利率的成因展开了著名的博客论战。
熵一资本宏观报告认为,事情发展及变化的影响因素并不是单线程而是多维度,两位学者对拐点问题的讨论涉及到不同维度,但可以将其观点转换为惯用的四周期研究模型――技术周期、人口周期、信用周期、库存周期展开讨论。而对拐点问题相关影响因素的寻找、思考、假设、观测等行为,构成了对未来各种演化路径进行情景推演的先决条件。
人口周期数据表明,随着全球人口增速下降和老龄化现象凸显,各大经济体的主要劳动力和需求构成者将同时出现绝对量或相对量的下降;老龄化加速令各主要经济体抚养压力加重;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未来的城镇化进程将给经济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中国未来的城镇化进程给经济增长创造机会的同时,也会引发很多新的社会及经济问题。
熵一资本的研究表明,“一方面,劳动人口周期拐点意味着劳动力成本长期下降的趋势面临逆转,生产成本的抬升支撑利率可能出现上行拐点;另一方面,消费人口的下降和老年人抚养压力加重又令全球总需求的大幅增长仍希望渺茫,从而抑制经济增长、阻碍收益率上升,乃至延缓通货膨胀的发生,这对利率上行拐点论又形成证伪条件。”
在熵一资本的的宏观模型中,信用周期一直是研究的核心。对比美、中、欧、日几大主要经济体的信用状况,发现美国与中国最具备信用扩张的条件。随着信用条件的改善,之前扩张受限的居民部门、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均有可能成为未来美国信用扩张的驱动力;中国目前仍处于信用温和扩张中,但货币环境边际趋紧,未来的投资动力仍需观察;欧元区和日本则各自因为政治因素以及人口结构性问题,重启信用扩张的难度较大。因此利率、通胀和增长拐点发生在美、中两国的可能性稍大。
此外,2016年下半年,中国工业企业经历了一轮再库存的周期,未来再库存行为能否持续,将取决于实际消费、价格预期以及货币环境,因此库存周期未能对拐点问题给予确切的指引。2016年中国呈整体信用温和扩张的状态,但在房地产及金融等局部领域杠杆激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明确指出“金融风险有所积聚”的问题,“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着力防控资产泡沫”成为未来工作的核心焦点。中国货币环境边际趋紧中。
熵一资本认为,2017年中国制造业投资能否触底反弹仍需观察,房地产投资承压的可能较大,基建投资增速应该仍能保持,但能否在目前高基数背景下,增速进一步扩大则仍存疑问。除了关注投资外,通货膨胀、企业去杠杆、未来房地产行业定位等问题都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特朗普政策预期将成为金融市场的交易主题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是2017年最大的政治经济事件,他的基建投资、税收调整、对外贸易、移民、能源领域、金融领域的政策主张都可能刺激信用扩张,提高经济增长及推升通货膨胀,金融市场的交易主题均源自该预期。
对此,熵一资本的宏观报告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特朗普政策选择的效应是全球性的,不仅是显性的对外贸易方案、移民方案、外交方案等,基建投资、税收调整、能源领域、金融领域等方案,都可能引发全球性变动。世界各国都已意识到,制造业是一国综合竞争力的根本。特朗普在“让美国再度伟大”、“美国优先”等政治口号之下,如果能切实通过政策性的变革,导致美国制造业成本下降,这对全球目前的制造业版图将带来极大的冲击。
如果特朗普政策带来的美国复苏是开放性、合作性的,则美国可以作为经济新一轮增长的龙头,全球经济增长、利率以及通胀的拐点可能将出现,全球化进程则将会延续。但如果特朗普政策带来的美国复苏是封闭性、对抗性的,则全球未来的发展路径将错综复杂,在此情景下,全球政治、经济、金融、贸易各种摩擦会加剧,资金流动可能会更加频繁,全球经济复苏的基础会被进一步削弱。
不过,熵一资本认为中国如果推出更多有效降低企业成本的改革措施,足以使制造业留在中国,中国的竞争力将会进一步提升。除制造业的沉淀之外,中国的另一大优势在于,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财富的积累,庞大的中产阶级正在成长,如果引导得当,中国市场较美国市场拥有更大的吸引力,因此中国未来在压力下的政策选择显得极为重要。
2017中国经济会向好
专家们还对2017年中国和全球的经济进行了展望。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张平认为,今年经济政策的基调是稳中求进,地方政府的基础建设投资将会对中国经济增长起到较为积极的支撑作用。与此同时,要关注消费增长可能会比较乏力,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二是个人住房信贷占收入比例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出消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认为,2017年中国的经济会往向好的方向转变。但是全球的经济,由于美国的因素,不确定性在加大。对中国而言,2017年城镇化会有一个很大的转轨,就是城乡互动。资本、土地和人口,在城乡之间的再配置会加剧。农业这一块投资机会也会进一步增加。
财新智库莫尼塔首席经济学家钟正生则提出应该关注贸易的动向。他认为,一般观点认为由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从而导致国际贸易增速下降,但有一些趋势性的因素更值得关注。一是技术的变化导致一些制造业可以在发达国家内部生产,不必再外包到发展中国家。二是全球范围内出现了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趋势。三是中国的出口占世界的份额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的难度较大。
上海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子英、中国社科院世经政所经济发展研究室主任徐奇渊等分别从不同角度阐述了各自的观点,来自中投投资、敦和投资、混沌资产的50多位嘉宾朋友参与了研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