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上海1月12日电 (缪璐)陈晓荣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副总裁,两年前他和团队来到上海考察,最终把公司注册在了上海市杨浦区的创智天地。他的理由是,“这里和硅谷相似”。
“硅谷靠近大城市旧金山,杨浦有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硅谷往南北都是公路,淞沪路沿线集聚着科创企业;最重要的是,硅谷依托斯坦福大学而建,而杨浦有复旦、同济、财大。”
从初创的“新生儿”,到“小学”“中学”阶段,陈晓荣的公司在创智天地已搬了三次家。“公司规模不断扩大,在公司发展的每一个阶段,我们都能在园区内找到匹配的‘安身之地’。”
在杨浦,无论是规模庞大的“大象”企业,还是初创如“蚂蚁”般的小微企业,都能找到合适的位置,得以生存。
创智天地和长阳创谷是杨浦区着力打造的两大创新街区项目,也是上海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地。它们独特的街区模式,更是杨浦双创建设的独有载体。
此外,引入大企业作为创业孵化平台,也是杨浦另一个集聚服务资源的策略。据调查,杨浦区内有大企业作为支撑的众创空间占50%,如依托瑞安房地产的Inno Space,依托腾讯的腾讯众创空间等,均为杨浦集聚了大量产业资源和入驻企业。
“事实证明,依托大集团建设的众创空间,效率更高,‘大象’能够翩翩起舞,就会带动‘蚂蚁’将勇兵雄”,杨浦区委书记李跃旗表示,“大集团做众创空间志在形成产业链,把好的创新企业集聚在其麾下,发展壮大,这同时也有利于杨浦的产业升级”。
创智天地目前初步形成了创业生态社区。据创智天地园区总经理杜鹃介绍,目前区域内集聚了众创空间、科技园区、初创企业、科创团队和大学等,加上周边的娱乐生活配套,已成为“前面可以注册公司,后面可以居住生活”的一体化创业生态系统。
创智天地建设较早,离五角场城市副中心比较近,吸引了较多跨国公司总部落户。长阳创谷则将老厂房改造成创业园,降低创业成本,是城市更新的典型案例。据悉,未来杨浦区还计划将二钢地块建成“互联网+”产业园,也将运用街区模式,将创新创业和城市更新发展结合起来。
那么,作为“大象”的科创项目和平台,到底可以给“蚂蚁雄兵”们提供什么呢?长阳创谷总经理奚荣庆表示,有三点是最重要的:低成本高品质的空间,校园化的开放包容环境,以及创新的生态群落。
为此,长阳创谷按照企业规模和需求的不同分成四期建设园区,一期开设咖啡馆、餐厅、生活店铺,打造生活配套的商业点;二期是众创空间,为“蚂蚁雄兵”提供多元开放的“战场”;三期和四期吸引知名企业总部入驻,成为大象起舞的“秀场”。
“对于刚起步的初创企业,如果周边杂草丛生,将不利于其生长,如果全是灌木,又难以吸收养分,因此要形成生态群落。”奚荣庆介绍,这样才利于“小草”和“灌木”共生共长。
创业的载体搭好了,企业引进来了,但园区的任务还远远没有结束。“园区不能做成科技房产,也不能做成大杂烩。”杨浦区区长谢坚钢指出,园区需要有效地整合并提供专业的科技中介服务,发挥从“零”到“一”的作用。
目前,杨浦众创空间的数量占上海市10%,初创企业的存活率高达30%以上。由此可见,杨浦众创空间深度专业化服务正发挥着重要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