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仁济医院成功举办首届院史论坛

时间:2017-04-12





中新上海网3月28日电 (王昊宁)3月27日下午,首届仁济医院院史论坛在教学楼六楼演讲厅成功举行。本次活动邀请了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苏精,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高,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讲座教授方益等医学史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做专题讲座。专家们从仁济医院建院初期的医疗业务、医院管理、医患关系等多个角度入手,全面展现了几个不同时期仁济医院的历史面貌,深入解析了“仁术济世”院训精神的来源和内涵。出席论坛的还有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专志工作处处长过文瀚以及多家兄弟医院代表、沪上多家媒体等。我院院领导、科主任、支部书记、医护代表、学生与科研人员代表以及各科室院志撰稿人约两百余人参加论坛。大会由院党委副书记闵建颖主持。

论坛伊始,院党委书记郭莲致欢迎辞。她对来到本次论坛做客的专家学者和兄弟医院领导表示热烈欢迎,对社会各界人士长期以来对仁济院史发掘探寻的指导和帮助表示衷心感谢。她通过对仁济医院百年发展历程的回顾审视,道出此次举办仁济医院院史论坛的初衷和意义。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第一家、全国第二家西医医院。仁济医院是中国西医发展的摇篮,曾创造了中国西医史上的诸多第一,并以推广牛痘和戒毒治疗开创了中国公共卫生的先河;传播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医学知识,出版现代医学著作《西医略论》和《妇婴新说》。改革开放以来,仁济勇创时代之先,发展建设了一大批重点学科、优势学科。而今,仁济在小儿肝移植、日间手术管理、精准医疗等新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尤为瞩目,其标准和规范甚至被称为“仁济标准”。170多年来,仁济始终秉承“仁术济世”的精神和“病人第一”的宗旨,在各个时期不断地深化医院的内涵建设,发展成为今天拥有“四院一所”且学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同时孕育了仁济独有的文化特色和核心价值观。因此,仁济的历史不仅是中国西医发展史的缩影,更是对“医道”精神的最好诠释。郭莲书记希望,当代仁济人能够以史为鉴,在继承和弘扬仁济精神的同时,也用自己的辛勤耕耘和卓越智慧,在仁济的史册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苏精教授系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汉学资料整理研究所退休教授,曾任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兼职教授。他以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为研究专长,曾出版多本关于近代中西文化研究专著。在本次论坛上,苏精教授应邀做了《笪达文与仁济医院》的主题报告,通过分享其多年研究过程中收集收藏的大量来自英国伦敦会的年报、报表、微缩胶片等原始资料,为听众还原了在仁济医院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院长笪达文的生平事迹和其对医院发展所做的重要贡献。苏精教授指出,笪达文自1905年担任院长直至1926年病故,可以说将自己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仁济。他主持仁济医院期间,发挥牺牲奉献的精神,以稳健而坚定的领导风格摒除医院先前的暮气,积极增加医护人员并设立护士学校、改善空间环境和扩充规模,以及多方争取捐款来源等,使得作为上海第一家西式医院的仁济医院,在二十世纪初期上海医疗事业整体突飞猛进之际,仍能维持领先的地位,称职扮演上海首屈一指大医院的角色。对他的院长生涯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上世纪初仁济医院的医疗业务发展和医院管理情况,从而体现出仁济医院在早期发展中所始终坚持的“公益性”本质,并为不断推动中国西医科学发展进步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论坛上,来自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方益教授从十九世纪40年代在麦家圈建立的“仁济医馆”入手,通过分析当时仁济医院的医疗业务变化和社会责任承担等方面的案例数据,详细介绍了仁济医院建院初期对当时普通百姓的医疗救助和对疾病预防的卓著贡献。他指出,西医的引入尤其是外科手术的引入填补了当时中医治疗无法实现外科治疗的缺陷,这就意味着原先有很多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疾病有了救治的方法和可能,且疗效显著,而这让当时的民众对“西医”这一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大大提升,为“西医东渐”、“西医本土化”以及现代医学科学在中国乃至亚洲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的高教授则从仁济医院建院时期的医患关系模式入手,利用教会档案、医学报告、同时期的中英文报刊和小说的相关资料,重现十九世纪仁济医院的治病场景。通过当时上海社会显达对仁济医院的评价,来还原仁济医院当时在上海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并由此为样本探讨十九世纪初的西医医院作为新生事物在中国的运营模式,和由此而产生的新型而现代的医患关系模式。她指出,自从有了医生,医患关系便成为医学史中不可分离的一个部分。虽然仁济医院由教会创办,但其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是属于上海这座城市,由上海市民维持,与上海社会政治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因而,在其创设初期便带有强烈的社会和世俗特质,而近代医院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人道主义精神在仁济医院得到充分体现,正是这些因素决定了十九世纪的上海出现了一个只属于仁济医院的“医院-社会-病人”的医患关系模式。在那时,医院服务于社会与人群,医院完全有理由要求社会资助,这才是一种新型而正常的医患关系。而这对于当今社会的医患关系模式的改良优化而言,依然是有现实意义的,值得全社会思考和借鉴。

论坛上,三位医学史研究学者以生动翔实的史料数据、深入浅出的讲解分析从不同方面就不同的研究方向与在座的听众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为大家揭示了仁济医院在中国医学发展史和上海城市发展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让仁济医院广大职工和相关领域学者对仁济医院历史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论坛现场气氛非常热烈,互动环节中听众纷纷踊跃提问,与演讲嘉宾就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和仁济精神的内涵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此次论坛,不单是仁济医院传承和弘扬百年仁济“仁术济世”精神的一次精彩论坛,同时也为如今深化医疗卫生改革的过程中,重新认识医院与社会、医护与患者之间关系,以及深入思考人文关怀、生命伦理等问题提供了一次生动契机。

  • 上一篇:浅谈高血压病的治疗
  • 下一篇:中美课题组揭示冻土区生产力的模拟不确定性来源 获国际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