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肥胖成流行病 上海“胖友”聚会分享减重经验

时间:2017-04-12

  从160斤减到120斤,赵莉说,感觉像重活了一次。

  “我以前去旅游都是走在队伍最后,别人爬山,我就在山下找个茶馆。现在我爬得比谁都快,第一个就上去了。”近日,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举办了一场“肥胖康复患友会”,赵莉第一个“跳”到话筒前,讲述她的“翻牌人生”。

  肥胖已成蔓延全球的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最近分析显示,自1980年以来,全世界肥胖/超重的成年人比率增长了28%。肥胖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肾脏病等,最严重的结局是死亡。正因肥胖不止关乎美丑,才会受到全球卫生领域学者的高度关切。

  减肥大军中,一种立竿见影的方式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那就是减肥手术,“一次手术能减100斤”的说法让这类手术或多或少披上了神秘色彩。

  肥胖引发的疾病将“胖友”逼上手术台

  “手术后未必能达到你的心理预期。”六院的主任医师明确告诉薛琳,但她依然决定躺上手术台,“死马当活马医”。

  如今薛琳做完胃转流手术已有两年,身材匀称,笑容爽朗,完全无法想象不到1米6的她,曾有160多斤。薛琳从小就很注重饮食,但三代糖尿病家族遗传史让她在2015年找到六院时,血糖情况已很不理想。

  邹建芬比薛琳的情况更危重。2010年,因为心脏不好,邹建芬被送到医院抢救,那时的她即使是空腹血糖也达到十二三,是正常人空腹血糖值的3倍多。

  “医生把我抢救回来后,我告诉自己,命不能搭在肥胖上。”邹建芬也有糖尿病家族史,父亲就死于糖尿病。邹建芬眼见自己迈向父亲的病程:手指和脚趾开始发紫,甚至嘴唇也发紫了。

  邹建芬走进了六院,寻求手术治疗。手术不是儿戏,从监护室把插管拔掉之后,邹建芬经过一段慢慢恢复的过程。如今的她,体重维持在110斤,血糖保持在正常水平,日子开始过得滋润起来。

  不神化也不妖魔化减重手术

  很多人看到薛琳们一夜间减掉的体重,却不知这类手术并非人人适合。

  “减重手术最主要的是治疗代谢性疾病。”六院普外科主任医师张频说,肥胖带来的代谢综合症包括高血压、高血脂、多囊卵巢综合症等,因而,减重手术又称减重代谢手术。

  去年,我国接受减重代谢手术的人数超过1万例,在美国,每年接受这类手术者约在20万例。美国的肥胖程度比我们更严重,这类手术的普及程度也更高。张频说,希望更多人了解减重手术,不惧怕它,但更重要的是,它并非人人适用。

  2011年至今,六院采用减重手术治疗肥胖症,已成功为几百位患者解决了烦恼。如同所有的手术都有适应症,该手术需要患者年龄在65周岁以下,体重指数大于27.5。若患者有糖尿病,则必须确诊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小于15年等,且该手术对患者的胰腺功能要求较高。

  医生提醒,“胖友”选择减重手术一定要认准正规医院的专业医生,不要被一些不负责任的减肥广告蒙蔽,以免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坚持健康生活更重要

  医生还强调,减重手术并非一蹴而就,适应减重后的新自己是患者术后需面对的。这点,医生未必帮得了他们―――患友间的经验分享尤为重要。这也让每年的“肥胖康复患友会”成为六院铁打不动的传统。

  赵莉说,刚进六院时,内心还在打架,即便老公查了很多资料,告诉她手术很安全,但她依然把手术时间一拖再拖,因为害怕。

  “人就这么一辈子,你难道想一辈子这样?别人爬山你看着,别人吃美食你吃药。”让赵莉真正下决心的是儿子的这段话。

  赵莉终于接受了手术,但她坦言,术后的背部疼痛让她几近崩溃。所幸这只是一个过程,术后3个月,她开始外出游泳。为了巩固手术成果,她开始热衷徒步、爬山,从原本队伍的“拖油瓶”,变成了领跑者。

  手术改变的不仅是体重,更重要是健康的生活态度。如今薛琳每天都会跑上1公里,为维持体重,更为控制血糖。她说,手术让他们的人生得以“翻牌”,让他们成为医疗新技术的受益者,但同时也会去很好地巩固手术成果,“手术只是完成‘革命’的一部分,意志力也很重要,要坚持锻炼。”(涉及隐私,文中患者均为化名)(文汇报记者 唐闻佳)


  • 上一篇:中美课题组揭示冻土区生产力的模拟不确定性来源 获国际关注
  • 下一篇:上海九院口腔修复科张文杰医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