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网3月12日电 (郑莹莹)“如果没有光污染,上海的星空是什么样的?”12日,上海科技馆里搭建起直径6米的充气式球幕,尽管馆外阴雨绵绵,馆内,数十名游客在球幕“天空”下落座,欣赏到了星空美景。
“天狼星、猎户座、北斗星……”现场观众听得津津有味。
当天,上海科技馆举行了以“侬好!天文馆”为主题的2017国际天文馆日主题活动。活动由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建设指挥部主办,上海天文台佘山科普基地、上海市天文学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协办。作为上海科技馆分馆的上海天文馆,虽然仍在建设阶段,但天文馆的建设团队也为游客准备了内容丰富的教育活动,让人们提前感受天文馆的魅力。
据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部部长林清介绍,未来上海天文馆将设置更大的世界顶级的光学天象厅,能够非常逼真得模拟星空,同时也力争做到真人讲解,能够与观众进行互动,让大家为头顶的这片星空而震撼,从而喜欢上天文。在现今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光污染非常严重,许多人失去了与星星接触的机会。许多大城市只能看见可怜的十几颗星星,即便在一些农村地区,光污染也已经掩盖了银河。在这种情况下天文馆或天象厅的科普价值得到充分体现。据统计,2016年有1.44亿人(次)访问了世界上的4145个天文馆。2016年11月8日,全球最大的上海天文馆在浦东临港开工兴建。今天活动的主题“侬好!天文馆”,正是上海天文馆在提前向四方游客打招呼。
在展区内的“科学小讲台”上,科学老师带领着3岁至12岁的孩子读天文绘本,做手工艺术品,认识“星空动物园”,设计“自己的外星人”。而另一头,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上海市天文学会联合主办的“天之文”论坛上,沈世银研究员呈现一场关于宇宙学原理的精彩报告。上海天文馆建设指挥部展示教育主管施 介绍说:“今天的国际天文馆日即好似一个小型天文主题嘉年华,事实上今天在这里看到的、听到的、玩到的,将来都会在上海天文馆里出现,而且毫无疑问届时会更加精彩纷呈。”
据悉,国际天文馆日起源于1995年的意大利,得到当欧洲其他国家的天文馆的积极响应。随着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天文馆纷纷加入,国际天文馆日得到了广泛认可。如今国际天文馆协会(IPS)将每年三月的第2个星期日定为国际天文馆日。它的目标是向公众宣传天文馆的工作及其意义,增进国际天文馆协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