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上海网3月10日电 (孙元珏)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上升,饮食结构日趋西化,大肠癌的发病率也随之不断攀升。2012年上海疾控中心报告上海男性大肠癌发病率61.05/10万(第2位),女性49.28/10万(第3位);男性大肠癌死亡率35.38/10万(第3位),女性28.33/10万(第2位)。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属于肿瘤的二级预防,如何在大肠癌高危人群中筛查出早期肿瘤患者是提高大肠癌治愈率的关键。那么,我们看看哪些人容易被大肠癌这个恶魔盯上:有贫血、乏力、低热、消瘦、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泻或便秘、粪便中带粘液和脓血等肠道症状的中老年人,家族性大肠腺瘤病患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又称林奇综合征)患者,有大肠癌史的人,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长期患克隆病且起病年龄<30岁者,盆腔接受过放疗者。
明确了大肠癌高危人群后,我们具体有哪些早期筛查手段呢?目前最常用的有粪便隐血试验、直肠指检、纤维肠镜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方法。粪便中仅含有5毫升以上的血液大便隐血试验就可以出现阳性,多次、持续性隐血试验阳性,提示消化道慢性出血,应进一步检查排除胃肠道肿瘤。直肠指检简单易行,不少低位大肠癌就是通过直肠指检而被发现。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慢性腹泻、中下腹痛、腹部肿块无法排除大肠病变者、影像学检查无法明确又高度怀疑大肠癌者、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等均需要进一步接受纤维肠镜的检查排除大肠癌。大肠癌一般推荐CEA、CA19-9、CA724、CA242、CA50等多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
预防大肠癌在饮食上我们建议种类多样化,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提高膳食中粗粮比例,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少吃腌、熏、炸、烤等加工处理过的肉制品,不吃霉变食品,少吃高脂高糖食物,控制饮酒。
为关爱百姓健康,奉贤区已经连续几年对本区常住居民进行大肠癌普查,通过粪便隐血试验和纤维肠镜等检查手段,每年都检出一批早期大肠癌患者,通过及时手术干预和术后辅助治疗,挽救了不少患者的生命。
但是不少居民没有定期体检的健康保健意识,往往等到出现明显症状再就医,经常一发现就是中晚期恶性肿瘤,甚至失去了宝贵的手术机会。为此,我院肿瘤内科也组织专家深入社区,进行科普宣教,通过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讲解,为居民普及大肠癌的防治知识,提高了肿瘤防范意识,将“预防为主,科学面对”的理念传递给广大居民。
作者为上海市奉贤区中心医院,肿瘤内科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