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上海240多所公共图书馆的书籍流通量达6660多万册次,读者证持证量400多万,微阅读、移动阅读增长率20%。此外,3万多个规模不一的阅读组织、数不清的读书会遍布城市各个角落。全民阅读成为常态,上海书香味越发浓郁,而这一切,离不开众多阅读推广人的努力。
昨天,“城市书香”上海市民文化节阅读推广人(组织)评选揭晓暨展示在上海图书馆举行,三场微论坛让阅读推广人与读者面对面,分享“阅读”融入城市生活的经验。
总能找到阅读去处
周六的上海图书馆,读者络绎不绝,沉浸在阅读里的上海市民已成为沪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在图书馆之外,思南读书会、同济闻学堂、上观读书会、魔法童书会等读书会,正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鼓励市民享受阅读。教育机构、社会力量联袂公共图书馆,成为沪上阅读推广的主力军,热衷传统文学、西方哲学抑或绘本童话的读者,总能找到合适的阅读去处。
“我从小就喜欢写童话、读童话,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财富。我也希望阅读文字的喜悦,能在视觉化时代感染更多的孩子和家长。”魔法童书会创始人张弘致力于推广亲子阅读,因为“成年人找回童心,孩子的想象力自然能够蓬勃发展。”作为从业18年的资深媒体人,她常常白天忙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码字”,介绍让孩子爱上阅读的“魔法”。张弘的信念很简单,“推广亲子阅读,不是为了创造‘10万+’,不管商业排行榜把一本书推得多高,一定要从头到尾一个字一个字地把书读完。只有真正好的书,我们才愿意毫无保留地推荐。”
同济闻学堂则将阅读内容瞄准传统典籍。闻学堂负责人曹洁冰是同济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看着馆内不少传统典籍无人问津,她希望能借由闻学堂的努力,让更多的学生亲近传统文化。“我们通过讲座、互动体验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以读书、读物、读人多方位的立体方式将传统文化推给读者。”
每周六的“思南之约”,早已成为沪上读书爱好者的盛会。而在下周,思南读书会就要满三周年了。与“奢华”的嘉宾阵容相比,策划人李伟长更强调读者参与的重要性,为此,思南读书会创设了“年度读者”模式,鼓励读者从单纯听众变为参与者,甚至反哺者。
默默耕耘的阅读推广组织不胜枚举。公共图书馆资源丰富,在促推“全民阅读”上不遗余力。普陀区图书馆主办“苏州河城市教室”项目,“城市文学讲坛”“名家陪你读”“父母学堂”等系列讲座,将不同层次的读者汇聚在同一个城市阅读空间内,形成新的文化风景。“阅读没有门槛,把读者吸引进来,大家都养成阅读习惯,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副馆长陈 妍说。
开辟网络阅读空间
“我们一直在找读者,读者在哪里,我们就把书送到哪里去。”上海图书馆副馆长周德明说,公共图书馆不仅要把历朝历代最优秀的图书收集起来、典藏好,还要“利用好”。
新媒体时代,读者“藏”在网上、手机里,图书馆也要追上去,多媒体、多平台、多方法、多渠道进行阅读推广。过去几年,上海图书馆在“数字化”上做了很大的努力。一批珍贵古籍被数字化,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球读者公开。“我们非常看中读者手上的手机、平板电脑,只要下载上海图书馆的APP,或者利用微信、支付宝,就能在上面阅读上海图书馆所采购的电子图书。”周德明说。去年,上海图书馆的网站点击率超1亿次,所推出的上海市市民阅读网站也有120万的阅读人次,而每本书在微信上的平均阅读次数为165次。
除了每周两次的国学文本解读,“国学新知”读书会利用官网、官博、官微、QQ群、豆瓣小站、喜马拉雅电台,建立了一个完善的网络国学空间。创办人徐渊介绍,自从2010年国学新知创办以来,累计举办过1700余次读书会和600余次讲座,目前已由几个人自发筹办的读书会变身为非盈利性的文化推广机构。“我们致力于举办一流的国学读书活动,国学讲座与小型精品课面向公众传播传统文化,旨在带领青年人走进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由策划人、制作人于其多发起的朗读天使志愿服务队,倡导“建立在情感孕育上的有声阅读”。志愿者通过电视台演播厅录制绘本节目,通过微信平台发布有声故事集,并定期走进图书馆、学校、社区和医院,与孩子及家长分享交流。负责人宋岱介绍,朗读天使的231名志愿者来自各行各业,有新闻主播、大学传播系教授,也有少儿节目主播、企业主管、编辑、记者等。
“每个人的阅读习惯不一样,所以要推出各种各样的阅读方式,让每个人有所选择。五花八门,有声有色、多姿多彩,就是2016上海读书推广活动的特点。”周德明说,上海的阅读氛围很不错,但发展、提升的空间还很大,以色列平均阅读量一年60本、美国20本、日本10本,但上海只有五六本。
不过,有个数字令人兴奋。“去年6660多万册次的流通量中,1/3的流通量来自1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从小养成阅读习惯,阅读会陪伴终身,城市就会有书香。”周德明说,“读书会、分享会很好,但我也极力主张,大家真正拿起书来阅读。”(解放日报记者 张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