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上海布局功能型平台:握指成拳促创新

时间:2019-05-18

    两年前,位于浙江萧山的天际汽车将公司总部搬到了上海,落户嘉定汽车城,看中的就是产业配套和创新优势。而随着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的建设,上海汽车产业犹如装上了新引擎:一系列高水平实验室与测试基地的筹建,为上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超越创新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雄厚的科研力量为“凝结核”,集聚各路创新资源,孵化新兴产业,带动既有产业升级——作为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四梁八柱”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上海布局的一系列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正发挥着聚沙成塔、握指成拳的创新集聚效应。

    不做具体技术和产品,倾力扶植企业研发

    “我们不做具体技术,也不做具体产品,而是研究测试及评价方法,提供相关技术服务,以此推动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上海智能型新能源汽车研发与转化平台位于同济大学嘉定校区,平台负责人之一、同济大学校长助理余卓平教授介绍,平台成立以来,助力国内外汽车相关优势产业集聚上海,直接吸引投资已超过20亿元。

    面向汽车未来发展趋势,平台正在建设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基地。作为我国首个面向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目的并投入使用的专用测试场地,该基地由同济大学、上汽集团联合建设,主要定位于面向科学研究和前瞻技术研发。

    在模拟场景的测试场地上,记者看到,这里既有红绿灯、横道线、路标等各种交通标识俱全的城镇道路,又有设置了涉水路、起伏路等特殊“考验”的路段,以测试智能汽车的可靠性和耐久性。“未来,我们还将尝试在这里创建‘智能交通云’。”余卓平说,这正是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对于创新的作用所在。

    集聚创新资源,打响人工晶体“上海品牌”

    2014年,上海启动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试点,先后启动建设微工院、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16家功能型平台。五年来,这些平台在共性技术研发及共享方面的效益不断放大,与各区产业之间的衔接紧密度持续提升。

    最近,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正牵头筹建人工晶体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大尺寸钛宝石晶体是超强超短激光装置的‘心脏’,锗酸铋晶体是‘悟空’号探测宇宙粒子的‘眼睛’,这就是人工晶体的作用。”负责筹建工作的该所人工晶体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学超告诉记者,上海是我国人工晶体研发力量最集中的地区。

    自2017年下半年筹建以来,该平台已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科研单位,以及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刘学超表示,平台将构建人工晶体创新网络,形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打响人工晶体领域的上海品牌,使上海成为人工晶体创新发展的重要策源地和成果转化集聚地,以及国际上公认的人工晶体研发中心。

    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创新创业服务等领域,上海新一批平台也已完成系统布局。(记者 许琦敏)

  • 上一篇:上海金山:发出节水护水倡议 开展节水宣传
  • 下一篇:上海徐汇在荣毅仁之父荣德生旧居推出实景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