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夜跑爱好者,徐汇滨江是施先生最喜欢的地段之一。从去年起,他又有了个新身份——徐汇区平安志愿者。跑步锻炼身体之余,顺便观察身边是否存在疑似涉黑涉恶现象。
2018年1月以来,徐汇区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部署要求,以“净化社会治安环境,提升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为目标,不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纵深发展,共受理查办涉黑涉恶线索76条,端掉涉恶团伙15个,抓获了犯罪嫌疑人143人,净化了社会治安环境,提升了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广泛动员群众参与
“事实上,有些黑恶势力就隐藏在老百姓身边,仅靠政府部门的力量有时较难发现,需要动员群众来发现、举报,严打深挖彻查。”徐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徐汇区动员了1.5万余名平安志愿者,通过“志愿汇”APP平台发现和举报各类涉黑涉恶线索,并开展举报线索有奖活动。同时,组织辖区内17名市民巡访团成员,加大对可能滋生涉黑涉恶治安场所的巡查力度。截至目前,市民巡访团共发现涉黄、涉赌线索83条。
此外,徐汇区还通过扫黑办、区纪委举报电话,区政法综治网,“平安徐汇”微信公众号收集到涉黑涉恶线索5条。通过区信访办、市民热线举报、“110”信箱,以及区卫生健康委、房管局、公安、人社等行业主管部门围绕黑保安、黑护工、黑中介、黑物业、“菜霸”、“市霸”开展线索排查,搜集涉黑涉恶线索,及时办理。
这些黑恶势力背后是否有保护伞存在?在施先生看来,扫黑除恶还必须彻查违法犯罪背后的问题。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徐汇区主动深挖线索,加强“毁伞拍蝇”工作,在得知今年一季度徐汇公安分局在龙华、漕河泾、长桥等地端掉了多个赌博、卖淫场所、淫秽表演窝点后,区扫黑办主动致函,要求查明这些案件背后是否有民警等公职人员参与。经查,目前5起案件背后未发现“保护伞”。
聚焦新领域新问题
去年8月,徐汇公安成功跨省摧毁一个公安部挂牌督办的“5·24”特大电信网络诈骗集团,抓获犯罪嫌疑人52名,缴获涉案资金达2000余万元。
第三方调查显示,连续6年上海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满意度指数在80分的高位上持续增长。许多人认为黑恶势力不会在如此安全的城市里出现,特别是徐汇这样的中心城区。但近年来,“套路贷”犯罪、涉互联网犯罪等新型犯罪形式的出现,给上海安全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事实证明,有利益的地方,黑恶势力总是试图变换形式如影随形。
徐汇公安机关准确分析把握涉黑涉恶犯罪新形势、新特点,深入调研、探索创新工作机制,形成“套路贷”案件侦办工作法,极大震慑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检察机关紧紧抓住徐汇中心城区的发案特点,聚焦“套路贷”“黄赌毒”等犯罪,先后办理了刘某某等“套路贷”团伙、高某等人组织卖淫犯罪集团等案件,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去年至今,徐汇区共端掉涉恶团伙1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3人,同时,积极侦破挂牌督办案件和重要案件。去年11月,徐汇区集结200余名警力在福建省南平市和徐汇、闵行等地,成功捣毁一个赌博窝点,抓获参赌人员72人。
要“打”更要“防”。针对辖区内出现的新业态,徐汇区金融办开展课题调研,系统梳理和分析互联网金融、长租公寓、共享交通工具等新兴领域的风险,为后续加强监管和风险防范出谋划策。针对群众反映强烈、法律适用上存在较大争议的民宿问题,徐汇区集中调研排摸出本区民宿注册用户5000余户,活跃用户3000余户,制定《徐汇区居住房屋互联网短期租赁管理办法》,开发徐汇租房直通车APP,及时掌握短租人员基本信息,实现动态、实时、有效管理。
挤压黑恶势力滋生空间
常去肿瘤医院看病的市民发现,从去年开始,医院周边的号托、房托不见了,停车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在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过程中,徐汇区发现,黑恶势力之外,群众身边的一些乱象不仅影响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更藏着黑恶势力滋生的隐患。徐汇区坚持“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原则,对医院周边黄牛号贩,交通枢纽站点周边非法客运、五类车等群众关心、关乎民生的治安乱象开展集中整治工作。
面对医院周边屡禁不止的“黄牛号贩”,徐汇公安机关主动对接属地街道、医院,探索“警地医”三方联动长效管理机制。一方面,公安机关依法盘查、审查违法嫌疑人,使其失去交易机会,提高违法成本,共抓获各类房托、号贩、黄牛70余人。另一方面,依托枫林路街道综合治理工作站、天平路街道“病友之家”等前端触角,加强网格化巡逻力量,并同步联系医院加强门诊大厅、医院外围保安力量,压缩“黄牛号贩”生存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