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金山石化街道发动群众提出一系列垃圾分类“草根方案”

时间:2019-07-01

今天,《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6月29日,金山石化街道举行了一场垃圾分类居民协商会,各社区和街区的40名居民代表各抒己见,对当前垃圾分类存在问题进行“吐槽”,并群策群力提出一系列解决问题的“草根方案”,最后提交职能部门参考。

记者在现场听到不少来自基层的真实感受。有人提出,老年居民格外在乎绿色账户积分,但实际刷卡时后台网络常“卡壳”,希望能关注百姓的细微体验;有人提出,有人乱扔垃圾,可志愿者不具有执法权,该如何避免争吵、并留下证据;还有人建议,年轻居民对湿垃圾“破袋”表示为难,不妨在垃圾桶内安装钉子、锯齿等直接破袋;还有人提议,应该推出对腿脚不便的老人上门收垃圾的服务……这些“吐槽”和建议,让街道和社区干部大受启发。

“垃圾分类关键在人。”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陈保中现场点评,金山石化街道紧紧围绕人心,把党组织作为“核心”,带动“两委”班子、党员站在前列,推动居民广泛参与民主协商,有利于更好地形成“人人参与垃圾分类”的新时尚。

基本实现湿垃圾不出小区

“咦,老太婆啊,今年这月季花长势真好。”家住石化街道紫薇苑的费老伯发现,家里一盆去年才开两三朵花的月季,如今花开满枝头,散发沁人心脾的花香。老伴指着一包花肥,神秘兮兮地说:“因为它啊,这可是我们垃圾分类的‘红利’。”

原来,在这个居民区,居民将湿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置,制成有机肥料,用于小区花园以及绿化带种植,同时把有机肥料回馈给居民种绿植,形成湿垃圾生态循环体系。

紫薇苑建于2002年,共有居民1160户,每天产生菜叶、果皮、剩菜等湿垃圾约1吨。石化街道在小区的四分类垃圾箱房旁设置湿垃圾处理站,对湿垃圾进行冲洗搅拌压榨推送后实现油水分离,液相油脂回收后用于生产洗涤用品或工业用油原料,废弃物残渣发酵后可制成有机肥料。

“湿垃圾通过处理后,可‘瘦身’九成多,基本实现湿垃圾不出小区。”石化街道社区管理办主任高益弟说,接下来,街道还计划定期把处理加工好的洗涤用品回馈给居民。

街道还在辖区内定点设置智能四分类垃圾箱房,集成物联网、互联网技术的垃圾回收箱,具有定时投放、现场检测、满溢报警、自动称重、实时数据后台管理系统等功能;新建或改造90处垃圾箱房,新建30处两网融合点,配合区职能部门新建1处大件垃圾处置场和1处两网融合中转站,新增2辆湿垃圾收集车,1辆有害垃圾收集车。

下阶段,石化街道将在辰凯花苑等小区进行湿垃圾处理站推广,科学合理设置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容器,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垃圾桶变成小区网红景点

一大早,赵阿姨习惯性地“巡视”一圈自己的“领地”,一会儿进门为居民指导垃圾分类,一会儿帮别人倒垃圾。

赵阿姨是石化街道东村居民区金卫三组居民,这里的房屋都是居民自建房,住户大部分是外来务工人员,这对垃圾分类的推广带来不小难度。

上个月,东村居委会举行多轮垃圾分类居民协商,几次“头脑风暴”后,问题迎刃而解。金卫三组的户主大部分是退休人员,根据小区特点以及协商成果,户主们成立“候鸟”垃圾分类服务队,帮助各自租客进行上门指导分类,也帮助误时的居民代为投放垃圾。

紫薇苑的居民还想出一个“土办法”,实现湿垃圾“自动破袋”:在垃圾桶内沿,安装一排尖利的锯齿,湿垃圾袋子的底部撞上尖利物,居民再轻轻一拉,湿垃圾自动破袋倒入桶内,不会弄脏居民的手……这个“土办法”受到不少居民好评。

在党建引领下,石化街道正在把垃圾分类的“独角戏”逐渐变成“大合唱”。

走进石化街道四村居民区,一处将废弃轮胎、油桶粉刷一新、废物利用的绿化角让人耳目一新。这里曾是港湾式垃圾桶,撤桶后,不少汽车见缝插针停在此处,不仅影响美观,更容易堵塞交通。一天,小区483号楼居民张国明突发奇想,将家里几盆牵牛花、海棠放在这里,第二天,楼下居民樊建平将废弃的轮胎搬来当花盆……没多久,十几个居民自发地担负起洒水、刷漆、植绿责任……就这样,曾人人避而远之的垃圾桶变成了小区“网红景点”。

  • 上一篇:餐饮店日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大 有不少垃圾分类创意破解法
  • 下一篇:“无纸化”建造的“海巡160”轮正式列编东海航海保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