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如何把派出所开到百姓家门口?这个派出所做到了!

时间:2019-08-25

    要“乐业”先得“安居”。“安居”这个词,对于驻守在上海市长宁区西片的北新泾派出所来说,意义更为重大。北新泾地区以居民住宅为主、人口密集。近年来,北新泾派出所坚持以“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目标,摸准了阻碍地区平安建设发展的瓶颈性原因,在调研中探索,在改革中创新,努力创建“枫桥式公安派出所”,交出了一张治安状况好、百姓满意度高的答卷。

  2016年以来,北新泾派出所领导班子通过研究、分析地区历年的110警情、接报案件类型,走访了辖区所有的居民自治组织,听取了街道相关部门的意见,排查出了辖区三大安全隐患问题:一是社区侵财类案件多发。社区基础安防设施普遍薄弱,入室盗窃、盗三车案件时有发生。二是社区矛盾纠纷易发。老式居民区公共面积狭小,楼道堆物、私拉电线给电瓶充电等现象容易引发邻里矛盾。部分居民因房产继承、动拆迁补偿等问题引发家庭纠纷。此类潜藏在社区的矛盾纠纷容易酿成肢体冲突。三是社区居民安全需求多样。社区居民从安全、和谐、便利等角度多方位看待基层公安工作,提出多样性的新需求。2016年,辖区群众的“公众安全感和对公安工作的满意度”测评低于全区平均水平。

  出路在哪里?从什么地方突围?所领导班子研究后认为,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派出所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围绕“源头管控好、科技含量高、基层基础实、百姓评价优”的要求,派出所着手攻坚三项工程。

    优化机制,为社区筑牢安全防线

  所长王顺皓常常和居委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在辖区走着走着,他的朋友圈步数刷个日均2万步是没有问题了。王所说,可贵的是,北新泾地区的群众都真诚、详尽地给出了他们对地区平安建设的建议和需求。派出所在做了研究后,提出了“全警联动、警协联动、警民联动”的工作路线,并推出了“三个一小时”和“关门行动”等工作举措。

  每周中班勤务模式时,由民警带领居委干部、社区协管员、平安志愿者基层自治力量共同参与“防范宣传一小时,社区巡防一小时,入户走访一小时”。有一次,民警上门走访时,发现一位独居老人神情凝重,询问后获知老人刚接到假冒公检法的诈骗电话,准备出门将银行卡中的6万元存款转账给骗子。民警赶紧劝阻,帮助老人避免了财产损失。同时,辖区还全面开展“看好小区门、守好楼宇门、关好自家门”行动。在有条件的社区进出口安装人车分离道闸系统;全面修复小区内损坏的楼宇门锁、门禁系统;号召居民将安全等级较低的门锁更换为安全系数较高的门锁。

  此外,在“智慧公安”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北新泾派出所依托分局、街道积极探索创新商品房小区智能安防建设众筹模式。元丰天山花园小区在获得97.33%居民群众的投票支持后,众筹资金投入建设。小区自去年建成智能安防系统并投入应用至今,未发生过一起入民宅盗窃案件。很快“智慧元丰”的众筹模式迅速在辖区推广起来。

  截至目前,辖区住宅小区微卡口建设,商品房小区、商务楼宇、重点人员密集场所智能安防建设完成率均达到100%。今年上半年以来,辖区违法犯罪案件接报数和报警类110总数均大幅下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接报既遂数同比下降31.3%,居民区盗窃类案件警情同比下降57.1%, 96.15%的居民小区已经实现了入民宅盗窃案件的零发案。

  整合职能,让一线民警守好网格

  “智慧公安”建设的推进,警务“生产力”的进步,必将带动警务“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警务模式的优化。

  今年以来,北新泾派出所打破原有的“一人一岗一分工”的职责细分,组建了一支整合社区、治安、巡逻等岗位职能的一线综合执法队伍,并以社区居委为单位,划分了15个“网格”,全面负责“网格”内的涉警事务,快速响应,高效处置,实现了110警情就地接处、矛盾纠纷就地调处。用地区居民的话说,就是“把派出所搬到老百姓家门口来了”。

  近日,一线综合执法民警蒋小兵和搭档在“网格”巡逻时接到报警,地区里有沿街店铺的商贩将电瓶车停放在机动车车位上,并从二楼窗口私拉电线下来给电瓶车充电,还和机动车车主因口角引发肢体冲突。蒋小兵他们及时赶到制止,将双方带至社区警务室开展调查。最终,纠纷双方达成和解,签写了调解协议书。然而蒋小兵发现,网络区域里私拉电线为电瓶车充电,并占用公共空间的现象,不仅沿街店铺有,小区里也有。此类安全隐患,必须立即整治。于是,他和搭档立即召集了社区“四位一体”会议,听取各方意见,积极协调解决这一地区顽症,最终在街道的助力下,对小区车棚进行了彻底改造,还加装了智能充电桩,引导电瓶车有序停放的同时按需充电。

  早在2016年,分局就会同区司法局建立了公安派出所、街道司法所、律师事务所“三结对”纠纷调处机制。近年来,基层民警遇到涉及房产、婚姻、劳务等方面的纠纷,即主动邀请对口的公益律师来为当事人释法说理、提供专业咨询,既提高了调处的效率,又避免了牵扯警力,从源头上化解积怨矛盾。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北新泾派出所一线综合执法民警参与社区纠纷调解的工作量降低了21.1%,调解成功率提高了33.47%,在居民小区内因矛盾纠纷引发的侵犯人身权利类案件发案率下降了13.86%。

    打破壁垒,将服务窗口迁入街道

  年初,王顺皓所长在派出所大厅查看窗口受理工作时,发现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来了两回。由于天气不好,她又步履蹒跚,王所赶紧上前询问老人家为何往返奔波。原来,她要办理的事项比较多,涉及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和派出所,年纪大了又容易忘带材料。老阿姨的鞋子湿透了,在地面上踩出一串串脚印。正是这些脚印给了王所深深的触动。

  根据公安部、市局部署,要持续深化公安“放管服”改革,那么可不可以在基层派出所的服务性窗口受理业务上动动脑筋,让更多的群众少跑腿呢?

  在和街道相关部门联席研商之后,北新泾派出所提出将所内的“综合窗口”及档案室一并搬迁至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虽然并无先例可寻,落地难度也很大,但在分局和街道的全力支持下,最终顺利实现融入,形成了高效、快捷的“一门式”办理格局。而随后翻倍上升的业务受理量说明,群众确实觉得方便。

  有位通过人才引进来上海工作的年轻小伙子,前不久来到街道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户籍窗口咨询办理落户公共户。在窗口民警的引导下,他移步到旁边的街道综合窗口,先办理了落户所需的“租赁备案证明”,然后回到户籍窗口进入受理流程。因为材料齐全,当场办出了《准迁证》。小伙子特别高兴,说自己原本觉得一个半天不够用,打算再向公司请半天假来办理公共户,没想到“一站式”就搞定了,为政府部门间高效的便民服务点赞。

  人民群众需要安居乐业,社会发展需要稳定有序,北新泾派出所着力抓好群众身边的小事、城区安全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这是人心所想,也是人心所向。近年来,辖区居民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2018年度测评结果已跻身全区第二。

 

  • 上一篇: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将举办十多场特色活动
  • 下一篇:上海95后“小匠”走进顶尖技能赛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