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复旦新通识课《似是而非》一座难求 12位教授准备17个专题

时间:2019-10-24

原标题:复旦新通识课《似是而非》一座难求

教室内座无虚席/晨报记者陈 征

新学期,复旦大学开的选修课《似是而非》火了。

这门课有多火?在复旦第一轮选课中,超过千人选课,最终通过随机筛选的方式选定258人。开课一个多月以来,大多数学生提前半小时或一小时,就到教室占座。网友对这门课程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连日来,《似是而非》课在微博和朋友圈被刷屏。

这究竟是一门怎样的神奇课程?为何如此火爆?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复旦大学一探究竟。

课堂火爆

“批”虚假广告和逻辑谬误

本周二是《似是而非》的第六讲,由复旦物理学系盛卫东教授为学生带来《电磁辐射与电离辐射:手机辐射有危害吗?》。

记者6点25分来到H 3409教室时,教室里座无虚席,已经就坐的学生在课桌上放着小本子、笔记本电脑、手机,准备记录课堂上的内容。教室后排齐刷刷地站着二、三十位学生,不仅如此,教室走廊窗边也站了十来个学生听课。教室全部坐满可容纳258人,而实际来听课的人数将近三百人。

铃声一响,盛卫东教授走上讲台。对课堂如此火爆,他并不惊讶。

课堂上盛卫东从多年前一则虚假广告磁化水骗局讲起,用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磁化水骗局在30年前就开始销售,课堂上盛卫东反问学生,水到底能不能被磁化?现场的同学表示,水不是铁磁性物质,无法被磁化。盛卫东点头肯定的表示这个问题学过物理的同学都知道。

随后,盛卫东PPT上提到了霍尔(Hall)效应,并向学生阐述当水流穿过磁场时,会发生什么。盛卫东教授讲述了磁化水骗局、辐射量数据、反疫苗运动等案例,从专业角度,通过对伪科学观点加以分析批判,提高学生辨别伪科学的能力。90分钟的课分为两节课,45分钟后学生可以稍作休息再继续上课。第一节下课铃响起时,盛卫东教授问学生是需要休息还是接着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继续听”。

站在教室外听课的学生有认真做笔记的、也有拿起手机不停拍照和录音的。记者问了一位站在教室走廊外记笔记的女同学,她是复旦公共行政专业,今年大三。今天是她第一次来听课,她告诉记者:“上周我朋友给我转发了微博,说复旦新开的《似是而非》课程很火爆,都上热搜了。所以,我今天想来听听看,做点笔记回去和朋友一起分享。”

鉴别伪科学需要的不仅仅是科学知识。在第一节课“用数学发现谬误”上,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楼红卫教授提出一个疑问:“某防火用具推销员说‘家里发生火灾时,不能往卫生间跑,因为统计表明,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这个说法对不对呢?”

楼红卫说,“‘对’与‘不对’,不在于论据的对错,而在于从论据‘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最多’到论点‘不能往卫生间跑’的推理逻辑谬误。不论火灾时死在卫生间的人数是不是最多,都无法推断火灾时是不是应该往卫生间跑。”他又举了类似的例子,“特别有名的三甲医院每日死亡的人数超过了社区卫生中心,是不是意味着看病要避开前者只去后者呢?”

  授之以渔

“跨专业”的知识这样学

《似是而非》课程由复旦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楼红卫教授组织开设,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卢大儒命名。12位教授准备了17个专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管理学、医学、文学、哲学、政治学、历史学等。

楼红卫说,之所以要开设《似是而非》课,是老师们发现,很多在专业人士眼中显而易见的谬误,只要跨一个专业,有时候连学者也搞不清楚;大学校园内,很多看上去很有知识的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对科学的错误理解。

课题组团队老师们希望能通过这门课程“授之以渔”。“从统计学和逻辑的角度,具有说服力的解释来传播真正的科学,而逻辑本身就有些似是而非……我们要有自己的推理能力、思考能力,在感到有问题时,要通过科学的方式找到答案。”

对于课程如此火爆,楼红卫表示:“想过课程会火,但没想到会这么快。今后,课程本身的架构能够变得更加合理,内容更加完善,教师队伍更壮大、更完整。尤其希望增加对伪科学进行学理上分析的内容。”

很多网友羡慕的同时,也在评论区留言,希望复旦能将《似是而非》的课变成慕课,还有部分网友表示希望网络直播。楼红卫表示:“目前尚未有开网课的打算。”但记者获悉,为了更好地建设这门课,从来没有创建微信公众号的楼红卫,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积微偶录”,将《似是而非》的课程内容发布在公众号上。截止发稿前,公众号已上线4次《似是而非》课的内容。

  • 上一篇:霜降来啦!秋冬过渡温差大 防寒养生要这样做
  • 下一篇:申城各大商场、购物中心在“越夜越美丽”上持续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