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看到当年那群年轻人的初心”
昨天,国家话剧院原创话剧《三湾,那一夜》作为第21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演剧目亮相美琪大戏院。该剧艺术化表现“三湾改编”这一建党建军史上的里程碑事件,生动展现毛泽东在风云激荡中熔铸人民军队之魂的政治远见和艰难历程。导演殷弘毅说:“《三湾,那一夜》讲的是一群年轻人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应该看看当年那群年轻人的初心。”
“剧目既要忠实于历史,又要符合戏剧创作规律”,是殷弘毅反复强调的重点。为此,剧组赴江西永新采风,演职人员研究史料,修改打磨作品。该剧放弃时下流行的多媒体特效,回归戏剧本体,在舞台搭建朴实的三湾村,有柴堆、农具、门楼、土坯房,把观众带回到三湾那一夜。用殷弘毅的话说,“回归戏剧本体,展现语言与表演的魅力。”在他看来,“三湾改编”至今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在革命的关键转折点上发生过的故事会提醒我们:胜利是怎么来的?我们今天要做什么样的人?我们的初心是什么?相信观众会联系现实,得出自己的答案。”
《三湾,那一夜》中毛泽东的饰演者王晖,在戏剧舞台与影视剧中曾多次出演毛泽东,详尽研究过伟人的一生,但这次要演绎三十岁出头的毛泽东,仍不敢掉以轻心,“语速、走路、坐姿等都要调整。”他反复听取专家与同事建议,设计许多让观众感到亲切的动作,如毛泽东用鞋底熄灭烟头,与士兵讲道理时拍着对方肩膀等。不过他表示,比起外在形体模仿,更重要的是深层次走进角色心中,《三湾,那一夜》塑造了青年毛泽东形象,通过他与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长余洒度的层层论辩,不断彰显毛泽东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卓越的政治智慧。余洒度为毛泽东制造了不少“麻烦”,但正是通过一夜的针锋相对,让真理越辩越明,让道路越来越清晰。
编剧王宝社酝酿《三湾,那一夜》多年。作为军人后代,2008年他第一次参观三湾纪念馆,被讲解员介绍深深吸引,“当初毛泽东进行三湾改编,是在非常危险的一个晚上。他倡导官兵平等、去掉四菜一汤、不许长官坐轿子……我听完介绍感慨良多。”为创作该剧,王宝社反复研读革命前辈的回忆录,两次到三湾,采访历史专家、三湾纪念馆历任馆长,走遍秋收起义毛泽东走过的地方――铜陵、修水、吉安、安源煤矿、文家市等革命圣地。朋友听说王宝社写《三湾,那一夜》一度不解,直到王宝社发去剧本后,朋友发来一条长长的读后感,“他一口气读完全剧,感受到了戏剧的力量。”王宝社觉得,“这是戏剧的力量,更是历史的力量,信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