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展。 ◆复星艺术中心的巴西著名街头艺术家组合奥斯吉美奥斯中国首次美术馆级大展“来者皆是客”。 (均受访者供图)制图:李洁
昨天,沪上西方艺术“顶流”特展——外滩壹号美术馆的“莫奈《日出·印象》”与久事美术馆的“爱德华·蒙克版画及油画展”双双收官。不过,申城的“特展季”并没有就此告一段落,而是由另外两大海外艺术名家特展实现了无缝连接:“波普图像——安迪·沃霍尔的1962-1987”与巴西著名街头艺术家组合奥斯吉美奥斯的中国首次美术馆级大展“来者皆是客”。
近年来,海外艺术名家特展越来越频繁地造访申城——毕加索、贾科梅蒂、埃利亚松、詹姆斯·特瑞尔、KAWS、安东尼·葛姆雷、阿历克斯·卡茨等一众名家都曾以特展的方式走进大众视野。这固然与上海身为国际文化大都市的吸引力有关,也同样离不开申城众多美术馆为观众指点艺术“迷津”的努力。中国观众欣赏海外艺术尤其是现当代艺术,隔着地域、文化的差异,存在着不小的门槛。而对于申城不少这样的特展而言,展览的开幕仅仅是起了个头,在长达几个月的展期里,相应的公共教育活动此起彼伏、各开“脑洞”,培育着艺术的超级粉丝。在业界看来,当成体系的公共教育活动不断提升着大众的艺术欣赏水平,这样的氛围自然会吸引更多丰富多元的特展纷至沓来,形成全年“不断档”的良性循环。
三个多月展期数十万人次观展,公共教育活动为特展提供超强“续航力”
昨天收官的莫奈特展与蒙克特展,在三个多月的展期里吸引数十万人次观展,并且持续霸屏社交网络。超强的“续航力”背后,多种多样的公共教育活动功不可没。展教并行,作品的“打开方式”变得新奇有趣,展览的内涵也得以不断延展。
2020年11月13日,正在外滩壹号美术馆举行中国首展的莫奈代表作《日出·印象》迎来了问世148周年的纪念日。美术馆为此举办了一场特别的艺术教育活动:伴着外滩的日出,许多观众第一次了解到这部作品确切的创作时间。事实上,这是美术史上一个著名谜题的揭晓,几年前,经过气象学家、物理学家、艺术史学家的联合考证,借助地形分析、天文测算、海潮水位以及气象观测等方式,业界得出结论:1872年11月13日早晨7点35分,莫奈在勒阿弗尔市海军司令部酒店客房中创作了《日出·印象》,描绘的是客房窗外勒阿弗尔港口的日出景象。当然,参加活动的观众收获的不只是这个谜底,除了欣赏莫奈的真迹,他们还走入了3D场景中真实感受莫奈创作的瞬间,席间的美食则是法国大厨选用莫奈作品及时代的许多元素加以制作的,甚至复原了莫奈家宴美食中的肉桂黄油酥饼。
而蒙克特展所在的久事美术馆,则借助外援为学生群体设计了一场研学之旅。由华东师范大学中外博物馆教育研究中心和沪上中小学一线教师共同组成的专家团队研发了五份“看展任务卡”,涵盖历史、音乐、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不同学科,甚至引入“表情包”创作等活泼的方式,让学生们一边看展一边完成任务清单,及至画出属于自己的“呐喊”。任务卡都是结合蒙克个人经历及艺术特点量身定制,比如,蒙克画故乡,作品运用得较多的元素是桥还是房子? ◆下转第二版(上接第一版)哪些细节让你能够看出《忧虑》这幅画的主题?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的李婕参与了心理主题任务卡设计,她坦言希望以这样的方式一方面引导孩子们共情,理解蒙克画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力量,另一方面教会他们正确面对、处理自己的负面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抓住特展契机开展艺术教育和普及活动,正在成为上海不少美术馆的普遍做法。例如刚刚启幕的奥斯吉美奥斯特展,在未来近三个月的展期里,八场主题各不相同的沙龙、艺坊已经排上日程,将带领观众走近这对巴西双胞胎艺术家;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则为为期四个多月的安迪·沃霍尔特展“配备”了10场公共教育活动。
公共教育活动的重要性与展览同等,创意前置、注重长效成为迫切课题
业内人士认为,引进的海外艺术名家特展越是重磅,美术馆越是需要充分“备课”,以具有针对性的公共教育活动为观众“补课”。一方面,越是名家,其作品中可以挖掘的内涵越多,而展品总是有限的,呈现的仅仅是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某些切面,大众更需要知道这些名家名作的来龙去脉,它们何以留名艺术史;另一方面,越是名家,大众对他们的印象越容易流于概念化,肤浅化,仅盯着他们最有名的作品,但对其它面向知之甚少。
这样的“指点迷津”,对于那些需要置于特定文化、时代背景中加以理解的现当代艺术名家名作尤显必要。例如,理解安迪·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不应停留在其充斥着复制技法的图像层面,更应还原到孕育它的消费社会语境,当年这位艺术家提出的“在未来,每个人都能出名15分钟”,其实与今天的网红经济、流量经济如出一辙。又如,贾科梅蒂细细长长的“火柴人”雕塑,传递出的其实是二战之后一种强烈的时代特征,这位艺术家是将当时的孤寂、痛苦、迷茫、反思、觉醒都凝聚在作品瘦削的造型和紧张的结构中,成为一代人的精神写照。
上海油画雕塑院美术馆副馆长傅军长期关注文博界的公共教育状况。在她看来,对于美术馆来说,公共教育活动与展览同等重要,“最新一版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章程》已将‘教育’列为博物馆第一大功能,并且这种教育是面向全年龄段人群的。”与之相适应,她认为,在展览推进过程中,公共教育活动的创意应该尽可能前置,参与到展览举办之前的整体策划中来;同时美术馆不能仅仅满足于举办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活动,毕竟一个个展览为普通观众提供的知识结构和审美趣味是碎片化的。对于观众艺术知识的普及和艺术素养的培育,需要一个相对系统化、长效性的专题公共教育项目来支撑。
只有专业的观众越来越多,艺术之于一座城市的意义才将渐渐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