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月3日电(记者孙丽萍)元旦长假的最后一天,上海“网红”马路安福路上阳光温煦、人潮涌动。穿着时尚的青年男女走进街角一条狭长的巷道。定睛细看,巷道尽头是上海新开的一家可循环书店——“多抓鱼书店”。
书店在二楼。迎面扑来的场景令人耳目一新:琳琅满目的新书旧书,如菜场卖菜一般开架堆放在环保风格的木质篮筐里,任人翻阅挑选。虽然也有个别读者在一旁拍照打卡,但绝大多数人都在专注选书。
2021年1月3日,读者在上海“多抓鱼书店”选书。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摄
来自德国的潘妮扎克女士和女儿卡罗琳,站在挂着“建筑设计”字样的木头篮筐前精挑细选,时而拿起京都建筑书籍,时而又拿起中国明代家具图录。“这家书店真的特别有趣,因为它是完全以可持续发展和环保为理念的,鼓励循环旧书、关爱地球……在德国我们也有一些类似的书店,不过远远没有上海的书店这么时尚、环境宜人。”她说。
12岁的女儿卡罗琳忍不住在一旁“插嘴”补充:“二楼是书店、三楼是二手衣物店,这样的组合‘很好逛’,我喜欢!再看这里用的指示牌都是木头而不是塑料的,这个细节让人惊喜。”
岁末年初时节,上海再掀实体书店开业潮。包括以“环保”为理念的“多抓鱼”在内,来自日本的茑屋书店和上海本土美学书店——朵云书院戏剧店、大隐书局豫园店等接连开张。上海这座城市中几乎每天都有个性十足的阅读新空间“诞生”。
业内人士指出,这些逆势新开的沪上实体书店正跳出“颜值第一”的陷阱,走向特色化、专业化、细分化,定位愈发精准,对公众的服务也越来越完善。此外,实体书店也纷纷回归“用心选好书”的本职,更注重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提升其文化体验。
读者在茑屋书店上海新店内选书。新华社记者 孙丽萍 摄
元旦假日,采取网上预约参观制的日本茑屋书店上海新店,所有名额都被提前秒杀。茑屋书店享有“世界最美书店之一”的美誉,在上海选址于上生·新所里的百年老建筑。实体书店的进驻,让老建筑焕然一新。茑屋书店上海负责人表示,这间书店以“美育”为特色,是一个策划生活方式的提案型书店。
记者在店内看到,整间书店拥有美术馆般的优雅气质。高耸的书架上,从售价高达数十万元人民币的限量版艺术书籍,到与国际同步的期刊、杂志,都应有尽有。漫步书店,人们还可以欣赏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历史建筑细部、日本艺术家的雕塑作品展。
与舶来的茑屋书店相比,上海本土美学书店——朵云书院新开出的戏剧书店,则以弥漫式的氛围感和专业阅读见长。下午一点,位于长乐路上的朵云书院同样人气旺盛。店内背景音乐播放着歌剧选段,读者在螺旋状的楼梯上来来往往,令人感觉仿佛置身于一座剧院——有人离开、有人登场。
这座占地1400平方米的戏剧主题书店由著名设计师操刀,从建筑外形到推荐书目都充满戏剧元素。
“在上海,我特别喜欢逛书店。我觉得书店就是这个城市灵魂的风景,时尚、有国际范儿,又有本土文化和创新。”来自郑州的“00后”读者赖同学对记者说,他近来在上海逛这些新兴实体书店,发现拍照打卡的人少了,认真阅读的人多了,令人喜悦。“这些心无旁骛读书的人,才是上海这座城市最好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