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海资讯
首页 > 国内资讯 > 上海新闻

疫情期间,患者因个人信息泄露被网暴,上海政协委员要为信息流转“打补丁”

时间:2021-01-24


2020年11月,浦东新区出现病例后,一篇《关于浦东报告的一例新冠疑似病例密切接触者(倪某某)的调查情况》(附件2)的报告被疯狂转发,报告内包括了一名密切接触者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电话、身高、体重、详细活动轨迹。因为该报告的泄露,密接者的女朋友一度冲上微博热搜。

疫情期间,此类事件全国各地皆有发生,有的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还遭受了网络暴力。

“未经允许公开公民个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码,属于侵犯个人隐私行为,已涉嫌违法。”臧熹等委员认为,该行为不仅损害政府公信力,还给信息遭泄露的当事人带来了不可预估的困扰,同时,不利于未来防控流调工作开展。

“疫情期间,防疫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值得肯定与尊重,但对于违法违规行为绝不能姑息迁就,要赏罚分明,不能功过相抵”,委员们建议相关部门,对泄露事件展开调查,严肃处理,并向社会公布调查处理结果。

另外,应该补上制度漏洞,严格限定此类涉公民个人隐私文件接触人员范围,根据不同层级、不同职责设定信息查阅权限,杜绝人人皆可查,做到责权一致。确实需要网络转发的,也应该进行一对一发送,明确传递链。

很多时候,一些确诊病例的个人信息在网络、社交群中隐秘传播多时,却难以溯源。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落实使用留痕措施,对谁使用、使用时间、使用用途等进行登记,确保每次使用都可追溯。

“如果是我们的信息流转机制出了问题,应该把这些问题找到,补丁补上。比如是否可以借助一网统管平台,让信息流转都这里完成,保证每条信息的发送者、接受者、流转时间和形式都能受到监控”,臧熹说,对相关工作人员,除了业务能力培训,还应该重点开展职业素养、规章制度和法治理念的培训,尤其是对公民隐私保护的培训。

  • 上一篇:上海12例确诊病例均是主动筛查后发现,10例普通型2例轻型,无危重症型
  • 下一篇:“今年过年不回老家,我还要陪留校学生”,疫情中的这个年,你怎么过?